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動物的⽪⾰富含⼤量的膠原蛋⽩,為⽔溶性膠原蛋
⽩與纖維結締組織(膠原纖維),經過加熱熬煮,⽪
張逐漸透明最後化為膠狀,此時蛋⽩質結構徹底破
壞,分裂成⼩分⼦膠原蛋⽩,此即驢⽪阿膠、⽜⽪
膠、吉利丁的傳統製法。

動物膠(膠原蛋⽩)乾固後性極黏,是古代的萬⽤膠
,⽊⼯、建築、樂器、⼸箭、墨汁、膠彩、食品添
加都需⽤到,缺點是遇⽔則化。⽣⽪70%是⽔,其
餘幾乎都是膠原蛋⽩衍⽣物,這就是為什麼⽣⽪乾
燥後會⼤幅度收縮變形,且極為堅硬,可製甲冑,
⿎⽪等,⽽⽪⾰鞣製的原理便是盡可能地透析出可
溶性膠原蛋⽩,再進⼀步將膠原纖維變性,使細菌
無法分解,以達柔軟⼜防腐的效果。

⽑⽪的鞣制⽅法有很多種,常⽤的有:鉻鞣、鋁鞣
、酚醛鞣、單酸與發酵法等,鞣⾰場多⽤鉻鞣與
酚醛鞣,⼀般⽪製品幾乎都是鉻鞣(重鉻酸鉀、三
氧化⼆鉻、鉻明礬等),⽪包、⽪鞋、沙發等⽪版
只是多了脫⽑⼿續。鉻和膠原纖維是共價鍵結,性
極穩定,耐熱,耐⽔洗,收縮率⼩,不易變型,鉻
鞣家庭也可操作,但鞣製品帶顏⾊,且因鍵結強度
太強,⾰化後缺乏延展性,因此除非⼤象、犀⽜等
⼤型動物,⼀般標本製作不⽤鉻鞣。帶⽑的⽪草鞣
⾰場常以酚醛鞣處裡,⽪純⽩,纖維蓬鬆,延展性
好,可製⽪⼤衣也適合做標本。藥品具揮發性,也
不適合⼩型⼯作室操作,⼀般標本師若要⾃⾏鞣製
,幾乎都採⽤鋁鞣,也就是明礬類鞣劑,此法有數
千年歷史,但就製作標本⽽⾔,效果已非常好,缺
點是⽔洗會使與膠原纖維鍵結的⾦屬離⼦再次游離
,造成乾燥後僵硬。以下針對鋁鞣做簡單介紹。

醃⽪

獸類剝⽪有分桶剝、腹剝與背剝,除了腳爪的最後
⼀趾骨頭要保留外(剝除爪或蹄會脫落),整張⽪是
不帶骨頭的,包括耳殼與⿐⼦軟骨也要去除。

剝下的⽪張立刻⾁⾯朝上攤平鋪滿鹽巴,⼀邊醃⼀
邊以⼿術⼑將⽪削薄,鹽巴可使⽪張收斂減緩腐敗
,⼀張⼀公分厚的⽜⽪必須要削掉三分之⼆才能鞣
製,否則鞣劑無法滲透,中⼩型動物也必須先將多
餘的結締組織與脂肪去除,以⼿指在⾁⾯上搓揉,
可以滑動代表有多於組織,削掉之後搓起來澀澀的
。⽪削好後繼續醃,最好攤在有點斜度的平台上,
使析出的⽔分可順勢流下。鹽的另⼀作⽤是靠⾼滲
透壓使細胞萎縮破裂,釋出組織中的可溶性膠原蛋
⽩,⽪醃的越乾鞣製的效果越好,但若天氣炎熱還
是盡快進入下⼀步驟,浸酸。

浸酸

浸酸有兩個⽬的,⼀為溶解出組織內的可溶膠原蛋
⽩,⼆為⽪帶酸性可使鞣劑鍵結的強度增加,附帶
作⽤是徹底滅菌。⽪薄的物種其可以直接浸鞣劑
,厚⽪的⼤型獸類若跳過此步驟,鞣劑可能無法滲
透到⽪⾰深層,有⾰化不完全的風險。

只要能使PH值降⾄2以下的酸都可⽤,硫酸、鹽酸
、冰醋酸效果都很好,但不是危險就是嗆⿐,⼀般
標本師都⽤草酸或檸檬酸,滲透⼒較差,要浸久些
。⾸先將醃乾的⽪浸清⽔回軟,⽔不要太多,淹過
⽪即可,如此鹽度才夠,回軟後就取出,不要浸太
久,⽪會發脹也易掉⽑,此過程需數⼩時⾄⼀天,
看你的⽪有多乾。等待期間可先配製酸液,取約⽪
重⼗倍的⽔,每公升⽔加鹽100~120克,鹽是為了
平衡滲透壓,組織內都是緩衝液,若不加鹽酸鹼中
和會釋出⽔,⽪就會⼀直脹⼀直脹,脹到變成透明
橡膠,這就是為什麼酸菜炒⾁⾁會變嫩。鹽溶解後
慢慢加入草酸粉,直到PH降⾄2左右,⽤化⼯⾏賣
的試紙檢測。⽪夠軟後就可以丟下去啦,浸酸最好
⼀天以上,超時無所謂,鞣⾰場都浸超久,量夠多
再⼀起鞣製。浸酸⼀段時間要攪拌⼀下,中和作⽤
會使酸度降低,⾼於2就再加點草酸。過⼀天後你
會發現酸液變的像洗米⽔⼀樣不透明,那就是釋出
的膠原蛋⽩。

中和

浸酸⼀天後,把⽪取出擰乾,將酸液加些⼩蘇打中
和,使PH值回復成6到7,再將⽪張丟回攪拌,⽪
中和20分鐘⾄⼀⼩時便可取出,時間看⽪多厚,不
要中和太久,中和的⽬的使使⽪表層呈現中性,深
層保持酸性,如此鞣劑⽅可完全滲透。鞣劑在酸性
環境作⽤較好,倘若不中合⼀浸完酸就直接丟進鞣
液裡,鞣劑迅速作⽤會形成表⾯過鞣,形成⼀道阻
隔,未作⽤的鞣劑反⽽無法滲透到深層。

鞣製

鞣液的配製,每公升的⽔加明礬50克,食鹽100克
,溫度低鹽可少些。明礬是酸性的,鹽同樣只是平
衡滲透壓,鹽礬都溶化後將中合好的⽪丟進去,浸
過酸⽪纖維都鬆開了,作⽤迅速,12⼩時到2天即
鞣製完成,時間同樣視⽪張厚度和溫度⽽定,期間
鞣液PH值應保持4,不夠酸再加些草酸,⼀樣要定
期攪拌喔。某些地區礬鞣的⽪只有⽑⾯過⽔就晾乾
或製作標本,這種作法在台灣⾏不通,本島氣候潮
濕,⽪纖維內的鹽份極易回潮,造成發霉、變形、
甚⾄滴⽔,後患無窮。因此鞣製完畢⼀定要沖⽔,
通常沖15分鐘⾄半⼩時,過頭會使明礬游離掉,時
間⾃⼰拿捏好。洗完丟到脫⽔機脫⽔,之後就可以
晾乾了,若要做標本可以冷凍保存,屆時就不需要
再泡⽔回軟。

如果要製成⽪草不做標本,⽪陰乾就好,不要曬,
八分乾時要拋打搓揉,使纖維鬆開,⽪才會柔軟,
全乾再揉就來不及了,八分乾時最好在⾁⾯塗上加
脂油,全乾時再揉⼀次,會非常柔軟。

明礬的缺點

礬鞣的⽪⾰純⽩美觀,但除了不耐⽔洗外,另⼀缺
點是濕氣重易回潮,久了以後會產⽣酸腐(acid
rut),使⽪脆化破裂,原因是明礬帶有硫酸根,易
與⽔親合,進⼀步還原成硫酸或亞硫酸,慢慢地侵
蝕⽪張。因此礬鞣的⽪張不適合南⽅氣候,但就製
作標本⽽⾔影響不⼤,⽪張黏死在假體上,與空氣
接觸不多,也不會再受外⼒搓揉,鞣劑的選擇就不
需太講究。

脫脂

草食動物的脂肪幾乎都在⽪下,削掉就沒了,但⾁
食動物⽪纖維內也有油,脫脂是相當⿇煩的問題。
以台灣現有的資源,⼤概也只能在醃⽪回軟時可以
加些中性清潔劑、洗衣粉等,但效果有限,且泡太
久易脫⽑,在酸液與鞣液中也不能加,畢竟酸性環
境乳化劑無法作⽤。其要製成⽪草,脫脂七八成
就可以進酸鞣製,⽪全乾後若還是覺得油油的,可
以丟給乾洗店再洗⼀次。

鞣⾰場⽤三氯化烯或四氯化烯脫脂,乾洗店也類似
,在家鞣⽪在沒有必要冒⽣命危險買⼀⼤桶揮發
性毒藥,可以向標本公司購買酸性脫脂劑,在浸酸
或鞣劑中都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