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二月__𝟏𝟓|#愛喲⟡.·- 「你能毫無保留的,接受這樣滿身傷痕,又處處瑕疵的我嗎?」 問出口的當下,就後悔了。 被「喜歡」沖昏頭腦的答案:能。 還保有「理性」尚且猶豫的:呃。 會有人當著面說「不能」然後就這麼轉身消失在人海嗎? 好像也不是沒有,只是……應該很少。 好像把「在一起」這件事想得太沉重、太複雜,但又深深的覺得,要把心交出去前,是需要有通關密語存在的,而這個問題,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只是又常常想啊── 一個人,為什麼會想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呢? 是生物本能,還是情感需求? 其實簡化到最後,一起吃飯一起玩鬧一起睡覺,就這樣日日夜夜,人生不過幾十載,好像也不用那麼重大的設下難題──反正說能的人,也未必能到最後。 再想想,我想在一起的對象條件有哪些呢? 外貌順眼、人品好,最重要的──能「包容」我。 明明看起來都很基本,但每一項又細節得不得了。 「包容」啊,說難聽點,是希望無條件地接納。 但世上有哪種「喜歡」足以支撐這樣的無條件呢? 所有的無條件前提都是有條件的,好比說「家人」,因為是「家人」才能無條件的把「愛」視作理所當然。 可是啊又不是能均等套用到每一個人身上。 而且,我還有好多問題。 我在等另一個人用無條件的包容好讓我逃避我自身的問題。 但終歸都會糟蹋掉的。 因為──我還不值得、不足夠、還不是時候。 如果可以把事情簡單點,也許可以少一點掙扎? 那要是把「被愛」的選項關掉,就能只專注於「去愛」嗎? 就像是追星一樣,被滿足了「付出」的情感投射,因為得到回應的機率太低到幾近不可能,所以更能心無旁騖的去說「愛」,也能在自己不愛了的時候默默地離開,沒有人受到影響。 「你能毫無保留的,接受這樣滿身傷痕,又處處瑕疵的我嗎?」 我又何嘗不是在問自己呢? 只是我可能會比任何人先說出口:不能,但又無法逃離。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mj8KLuKUA2tQkgs4E2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