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它涉及到 mDNS 和傳統 DNS 解析在不同網路環境下的行為。

當您的**迷你電腦**換到一個全新的路由環境(例如,連上一個不同的 Wi-Fi 熱點或隨身裝置建立的區域網路),即使它裡面有舊的 mDNS 快取,新的 DNS 查詢流程也會重新開始。

### 新環境下的 DNS 查詢流程

以下是迷你電腦連線 `http://raspberrypi.local:8000` 時,在新的網路環境中可能發生的 DNS 查詢流程:

1. **清空或忽略舊快取:**
* 儘管迷你電腦內可能有舊的 `raspberrypi.local` 對應 IP 的快取,但當網路環境改變時(例如,IP 位址、子網路、預設閘道等都不同了),作業系統會知道這個快取是「過時」的。它會**清空或直接忽略**這些不再適用的舊快取。
* 這是必要的,因為舊網路中的 `raspberrypi.local` 所對應的 IP 在新網路中幾乎肯定是不存在的,甚至可能被新網路中的其他裝置使用。

2. **傳統 DNS 查詢 (優先且會超時):**
* 迷你電腦的作業系統會首先嘗試使用**新網路環境下配置的 DNS 伺服器**來解析 `raspberrypi.local`。這些 DNS 伺服器通常是路由器透過 DHCP 分配的(例如 ISP 的 DNS 或公共 DNS `8.8.8.8`)。
* 由於 `.local` 網域名稱是 mDNS 專用的,傳統 DNS 伺服器無法解析它。因此,這個查詢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超時 (timeout)**。這就是您之前觀察到的,連線一開始會顯示「無法連線」的原因。

3. **mDNS 廣播查詢 (回退):**
* 在傳統 DNS 查詢超時後,迷你電腦的作業系統會「回退」到使用 **mDNS 協定**。
* 它會向新區域網路的**多播位址**發送廣播查詢:「請問這個網路裡面,誰是 `raspberrypi.local`?」。

4. **等待樹莓派回應 (如果樹莓派在新網路中):**
* **情境 A:如果樹莓派也在這個新的區域網路中,並且同樣啟用了 mDNS 服務:** 樹莓派會監聽到迷你電腦的 mDNS 查詢,然後直接回覆:「我在這裡!我的 IP 是 `xx.xx.xx.xx` (樹莓派在新網路中的新 IP)。」
* **情境 B:如果樹莓派不在這個新的區域網路中,或者沒有啟用 mDNS:** 沒有裝置會回應迷你電腦的 mDNS 查詢。

5. **連線嘗試與結果:**
* **如果收到回應 (情境 A):** 迷你電腦會取得樹莓派在新網路中的 IP,然後嘗試連線 `http://新的樹莓派IP:8000`,最終成功顯示網頁。
* **如果沒有收到回應 (情境 B):** mDNS 查詢也會超時,最終迷你電腦會判斷無法找到 `raspberrypi.local`,瀏覽器會一直顯示「無法連線」或「伺服器找不到」。

---

### 總結

即使有舊快取,**每次進入新的路由環境,對於 `.local` 網域名稱的解析,都會重新經歷一個「先嘗試傳統 DNS → 超時 → 回退到 mDNS 廣播」的流程。**

因此,除非樹莓派也加入了同一個新的區域網路並繼續宣告其 mDNS 名稱,否則迷你電腦將無法連線到它。

希望這個解釋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