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嗨,我是Q丸,這個噗的噗主。
https://www.plurk.com/p/nt5cpc
然後,關於這個偷偷說。
https://www.plurk.com/p/nt5kl4
我想了很久,很謝謝大家大方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偷偷說的很多討論跟疑慮,也非常有價值。
目前看下來,大致整理跟回應如下。
1. 如果玩這個遊戲的體驗非常負面或絕望,遊戲性不足,也不有趣,那會不會淪為同溫層的自嗨。

這個疑慮很好,牽涉到劇情的設計、表達的方式和遊戲的平衡,如果真的把大綱做出來,我會去請教遊戲的從業人員。
誠然,現實常常讓人絕望,我在工作中常常會懷疑自己:我做這個工作真的有用嗎?我又救不到所有人,我的能力也有限,好多事做不到。之後我想到了,我做的事很有限,有時可能還是錯的,但堅持不斷嘗試和思考,應該會比現在放棄好一些些吧。

2. 與事實太過貼近,帶入感太強烈,可能讓人不舒服,而且可能會再次傷害帶著這些疾病生活的人(喚起創傷、感到沮喪或絕望)。

這是事實,我之前接受創傷相關的訪談,就有簽過這樣的同意書,看小丑的時候也感到非常絕望。關於這個,可以做的除了盡量讓表達溫和,或許還可以加上警語。

3. 會不會給人更負面的印象,加深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有可能,而且每個人說過的話,做的作品,都背負一些社會責任,這個我是明白的。目前想到的方式,是加入衛教澄清的資訊(但有人不會看,我明白)。另外,這個點子的初衷,也想讓大家了解,精神疾病不只是本人和家屬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能做的事。但我敘事的方式,不一定足夠成熟到讓大家了解,在這一點,我會更加謹慎。

4. 個案會不會反而感到自責,覺得自己造成他人的麻煩。

個案不需要這個遊戲來提醒,我自己在每天的日常遇到的事情,都已經提醒我很多次了,當然我不代表所有的個案,的確可能會有個案因此而自責。但,如果更多人對這個議題更加了解,明白病程的進展、痊癒或復發,真的不是個案一個人可以決定的,那有沒有可能因此創造更多的友善呢。

5. 會不會玩了之後反而以功利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議題,而失去了溫度。

有些人功利,有些人感性,我是感性的那方,但,功利並沒有不好,我算給你聽。UNODC的統計發現,每一美元花在對疾病、犯罪的預防,可以節省未來10美元在醫療、監獄及社福的支出。諸君,社會福利不是浪費錢,給每個人適當的環境,絕對是划算的。

6. 讓大家感受到絕望不會增加尊重和同理心。

對,研究也這麼表示,如果知道別人也很慘就會讓人更友善的話,這個世界會和平很多吧。所以我正在思考除了困難之外,要怎麼讓人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希望,或者讓人感受到,關注這件事是有意義的(包含我在內的很多在社福領域堅持的工作者,應該都覺得意義感很重要)。

7. 遊戲結束之後,除了好難跟好可憐,還會給大家什麼啟發嗎?針對會讓這群人得到更多資源嗎?有助於解決問題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該怎麼做,你可以關心每年社福、精神疾病防治的預算,關注司法改革、關注哪些立委比較關心住些議題,你可以去投書、做志工,或像我一樣直接找相關的工作。但這些行動的前提,是大家去瞭解精神疾病需要的支持是什麼,人們的關注和監督才能抓到癢處。
有人說以上這些只要科普文章就可以達到,嗯,請上網搜尋李俊宏醫師的FB,他有很多相關的科普喔,但在此之前你知道他嗎?這就是議題的討論帶來的影響力。

8. 議題敏感,詮釋方式容易有不同的解讀,可能違背方案的初衷,造成更多傷害。

不能同意更多,所以看到這些意見,我真的有點卻步。但思考之後,我決定謹慎的慢慢往前走,我不會急著讓它出生,我會蒐集足夠的資訊,聽取足夠多的意見,嘗試調整到我可以接受的程度,才會讓它出生,同時,我也會準備好承受之後各式各樣可能的結果。
但,危險的事情總要去嘗試,雖然小丑造成各式討論聲音,但同時,也很多人感到被同理、被打動了,不是嗎。

9. 方案的主角A只是單一個案,不夠有代表性,會不會反而讓大家對患者有更扁平的想像?

最好的方式是多準備幾個個案讓大家抽,但我不知道我是否辦得到。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足夠的科普和澄清,但這一樣困難。所以這個問題,我會放在心上,持續思考。

10. 提案本身讓人感到憔悴,觸發不適感。

我最近滿多情緒的,影響到大家,我感到抱歉。這個議題本身就讓人感到沉重,我明白,我會小心注意讓大家不感受到太多的絕望。

https://www.plurk.com/mohwshen
想要一起走走看或想要圍觀,請加他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