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感想

覺得噗主的文筆真的很美,一開始就被濃厚的氛圍感吸引了!好喜歡這種從景物切入、卻又充滿情感的描寫。紅磚、朱瓦、燈籠、夕陽形成了一種既寧靜又壓抑的畫面。「血珠一樣的燈籠」這個比喻好棒,血的顏色通常不是鮮紅而是有點暗紅,就更有夕陽之下、一個時代終結,再也回不去的那種感傷。

特別喜歡玻璃櫥窗裡野鹿標本的比喻,覺得這個意象好厲害!標本那種失去生命卻被刻意保留的感覺,和改建後的街道好貼合。李志龍面無表情看著這一切的模樣,也有種格外揪心的疏離感。

後面燭光送別的部分雖然只有短短幾句,卻把情感開始往上拉高。住戶們舉著照片、點燃燭光的畫面感好強,彷彿能看到那微弱的燭光隨著房屋倒塌的震動而晃動。如果前一段的感受是壓抑的哀戚與冰冷,這一段就是濃濃的不捨中卻又透出一絲溫暖吧...雖然失去了承載數代記憶的房屋,但住戶們仍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去紀念、去告別。

夢境中有老家的庭院、老爸在廚房裡的炒菜聲、麻將桌上的阿母...很喜歡噗主不是用很特別的畫面,反而是用這些單純的畫面來營造出一種日常的溫暖幸福感,同時又很能讓人感到不捨。覺得這也是在表現李志龍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以及最渴望能回去的時光吧!

何天佑的眼神明明是五歲的模樣,卻帶著十七歲的平靜和悲傷,這種時間交錯的描寫真的好棒,就像是在說何天佑從小到大,對李志龍的這份情感從未消失過一樣。

看到您寫李志龍「意識到自己幾乎快要忘記那個曾經只屬於他的笑容」,我在想是不是因為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敢去回想有關何天佑的事,也不敢面對回憶裡何天佑的笑容。而此刻夢中的何天佑笑了,象徵著他終於能去面對這個創傷了?



「五歲孩童的手掌很小、手心很燙,只是輕輕握住就足以燒穿蔓生多年的荒蕪」這句的形容超美的,而且看了莫名覺得好感動,像是由童年的何天佑來治癒了長大後的何天佑造成的創傷。也喜歡李志龍猶豫後終於牽起對方手的那個瞬間,像是在慢慢釋放他多年來壓抑的情感。還有最後李志龍主動說的「走吧」,真的覺得這是個很棒的轉折,從最開始他只能懷念和掙扎,到最後選擇主動面對,終於能繼續向前走了...!

看到最後是個正向的結局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私心也不希望李志龍在何天佑死後,最後走上黑暗的結局...李志龍是個內心比外表還脆弱的人,如今何天佑不在了,他能重新站起來,帶著兩人的回憶迎向未來,真的看了好感動...(也謝謝噗主的不殺之恩XD)

謝謝噗主寫出這一系列的作品,每一篇的文字都很美,用不同的事件和不同的層面來描寫兩人之間的情感流動,細膩又深刻,我一個沒有看過原作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