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作者yuzai (宇仔)
看板WomenTalk
標題Re: [閒聊] 有一定要體諒貧窮者的義務嗎?
時間Mon Jul 9 00:24:12 2018

印象中沒在批踢踢發過文,但剛好對主題有興趣所以發一下。
若閱讀過程感到文法怪異請見諒,在國外久了自覺中文變差了QQ

原po提到要把基層工作者及貧窮者分開,這篇用低社經地位者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當作定義的目標。低社經階級有幾個困境,造成你對他們的印象很差,我學識
粗淺,可能會有很多概念偷換的情況,請鞭小力一點:


1. 習得無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

隨便解釋: 試想你是個用功的學生,想盡辦法使用最正確的讀書方式、毫不間斷的努力
平常日就花很多時間讀書、大考前夕往往熬夜熬到天明,但離及格邊緣還是遙不可及。
一次不成、十次不成、百次不成、千次不成、萬次不成,人生失敗至此,再有信心鐵杵
可以磨成針,也會感到徬徨無助,最後放棄掙扎。「我不念書,考不好也是理所當然!
」很多時候這是遮掩習得無助感的表面徵兆,不想要因為笨被指謫。

類比案例--年輕人的小確幸
為何年輕人老被批判成不上進不想存錢買房子?因為存一輩子也存不到,不如爽快一點
週週扮扮文青喝喝咖啡,年年出國旅遊拍拍照片。反正,再怎麼努力換來的是挫折,輕
鬆一點吧。當長輩們用買房子來評判一個人努力的標準,無法達到門檻的年輕人可以輕
易指出貧富差距及世代鴻溝等根源,但低社經地位的人卻沒有發聲的管道。

年輕人的無助是買房,這些低社經地位的人的無助是什麼?是社會歧視的眼光、難以擺
脫低社經階級的無能為力。原po提出的吃喝嫖賭很可能都是這樣的輪迴,再被習得無助
感百萬倍放大鞭屍。吃喝嫖賭到傾家蕩產,這很可能是因為生活的苦難麻痺了刺激的感
受,及教育不足的結果。

原po或許覺得努力可以解決,恭喜你還算聰明,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或許也拿過最佳
進步獎的肯定,沒被失敗打擊到對人生失去信心。有些低社經地位者已經努力過度到懷
疑人生了,不想死或死不了只能賴活著。這是先天條件上的差異造成人生經驗的不同。

當然你要批評抗壓性低也不是不行,但那通常是用來形容因為失敗一次就崩潰的人,比
較常見於繭居族、尼特族等等。但概念其實相通。一個是失敗萬次造成的陰影,一個可
能是一兩次。聰明的人少受到挫折,所以容忍度低也不是沒有可能,離題了就不討論。

2. 缺乏家庭、社會防護網 造成性格保守安逸,或容易被迫做出糟糕的選擇

我不知道防護網這個詞的用法對不對,所以就大概解釋一下:通常中產階級或者上層階
級因為有足夠的家庭社會資本,所以遇到緊急狀況時有社會網絡可以互相支援。而往往
這樣的防護網使得他們更有機會往未知領域拓展、更有冒險的本錢。低社經地位的人性
格保守安逸,因為出了事只能等死。

研究指出,中產階級以上有較好的理財能力。例如,他們會趁特價時大量購入日常生活
必需用品 (ex 衛生紙洗髮精) ,因為可以省錢 (廢話),腦筋快一點的還會囤貨可能順
便大賺一筆;低社經地位的人會不知道要這樣做嗎?當然知道,但是因為手邊沒有足夠
資本大量購入特價商品,只能在沒有特價又物資短缺時期硬擠硬湊買個剛好度日的份量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他們剛好手邊有足夠的資金可運用,他們也會做出與其他階級類
似的選擇。買生活用品沒錢但把錢花在吃喝嫖賭上請見點一。

簡言之,再當然如此不過的選擇,往往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允許而做出次佳或者糟糕
的選擇。

3. 前面有人提到資訊不對等及資訊不透明,再加上教育資訊不均,造成弱勢階級的
small-town mentality (小鎮心態?!)

隨便解釋:身邊的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一種因環境影響而產生自我設限的
過程。

隨便舉例:當你身邊的人都18歲結婚生子,男生開貨車、女生從事美髮業。(純舉例,
理性勿戰。) 不這樣做想唸大學、研究所的人被當作怪胎、男生不愛球類運動不菸不酒
被稱為娘砲、女生不想結婚被當老處女。這些古板傳統的偏見或刻板印象往往源自於沒
有足夠的教育資源,或者根本沒有外來刺激告訴你除了當美髮師或貨車司機還有哪些可
能,導致很少有人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最後變成階級複製。

我得附註:美髮師、貨車司機的人生規劃完全沒錯,只要出於個人選擇都值得鼓勵。但
少了外來文化刺激,很難有不一樣的想法產生,這常是small-town mentality產生的原
因之一。

這樣的情況在東方社會可能更為嚴峻。西方保守鄉鎮已是如此,更何況東方社會還有從
眾壓力及長輩壓力。很多的歧視是經過數十年的理性/不理性辯論才得到改善,要這些
思考邏輯觸及到小鎮心態的人們身上,或許要更久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用他們能懂
的語言及方式才能更快速的傳播。



原po所述自認缺乏同理心的解法,及到底什麼才是問題的根源,我覺得這是一場漫長永
無止盡的過程,這需要透過不斷的對話才能產生:

1. 不知從何理解弱勢族群的人生,是因為被「行為」本身所迷惑。每個行為的背後皆有
原因,不要被行為的「結果」干擾而忽略行為的「成因」。以上舉了三個原因,我覺得
你都知道,只是對問題的存在感到很無力。(˙__˙)

2. 我們沒有共同的敵人,將敵人具像化或許是很簡單的宣洩仇恨的方式。正如你所說住
在帝寶裡的人沒有錯,錯的是「制度」保障他們。我們要創造的是公平的制度,讓階級
流動更自由,做為消弭貧富差距及仇恨對立的方式。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困難。君
見低收入補助請領的都是誰?但申請人就算開benz還是就有資格申請啊,所以是審查標
準的問題。但制度的建立要經過很多的trial and error,而且草創期的制度也一定有漏
洞,這必須經過長年的檢驗才能持續補破網。一日市長幕僚裡面談到青年住宅的部分,
邰智源提出的問題,點出了政策理念實踐的挑戰。

公平的制度難以落實的原因有很多,隨便舉例:
(1) 有錢階級利用錢勢掌權改變遊戲規則,使之保持貴族優勢地位,造成階級不流動。
再強調一次,這些人沒錯,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 (我有錢,我希望我的孩子更有錢)。
但必須透過建立公平的制度避免富者更富的情況產生。我的專業素養不夠就不評論了。

(2) 公民素養不足,(只管自掃門前雪,你窮你賤是你家的事,乾我屁事) 這種價值觀
不該存在。要深化公民意識,強調美好的生活是在共同創造全人類的福祉,減少社會問
題,從守望相助做起。一樣,這樣的社會要能建立,可能必須經過幾十年。


我不認為有任何國家和政府能完全消弭這樣的階級差異,但我們可以從縮小開始。增進
了解 + 加強教育、制定制度、精進制度,把它當quality project來做,不停重複循環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只要你我做了就可以馬上解決這個問題,要讓大家一起做才行。
最重要從了解開始,從建立公民素養開始。


祝原po早日脫離苦海、看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