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寄生上流 剛看完電影的當下我是蠻難過的,並不是因為結局跟劇情不好,而是他們一家人的心態跟行為讓我感到難過。 我記得上大學之前的我是非常瞧不起乞丐或是不去工作的人,因為我一直都認為那些人有手有腳的為什麼不去找一份正當的工作,而是選擇自我放棄,直到我上了大學才慢慢了解有非常多的原因可以讓人變成那樣,或是本來就是這樣,當然不會是因為知道乞丐有時候一個月賺到的錢會超過22k(X 因為我從小就沒有所謂的生存壓力,不明白需要思考會不會有下一餐,而總是思考下一餐要吃甚麼? 在沒有生存壓力下的生活自然就不會有"有沒有下一餐"的想法,但這社會上是有很多人都有這種壓力。 在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是人類需求的最基礎"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自然就會造就電影中那一家人的行為,以及路邊乞丐會偷拐搶騙等等... 就像是電影中富家女會因為男主角的一些行為而愛上他,但男主角的那些行為只是為了要生存而做的,並非為了追求富家女,對男主角而言愛情是他不需要的。 對比主角一家人的上流一家,就像電影中也不斷提到的台詞"有錢人都很善良"這句話也很符合需求層次理論,有錢人沒有生理需求,自然會朝心理上的需求去追尋,而有錢人的善良可能不會是他本身善良,而是為了滿足需求才善良,電影裡的上流人家的確很單純,那也是因為沒有生理上的需求,造就他們不需要去思考那部分,進而不會去堤防,也不認為需要堤防電影裡發生的悲劇,才有了電影裡的結局。 因為主角一家人的心態跟想法都長期處在生存壓力下,即使知道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這類的想法,也會因此而扭曲或是因為習慣而放棄,但我想男主角是有在改變的,我覺得是因為他喜歡沒有生存壓力的生活,像是跟富家女在一起的感覺,在上流家中自在的吃喝拉撒,才讓他的心態上有所改變。 而男主角的改變從一開始他跟學弟一起在路邊攤喝酒時,聽到學弟要追求富家女的語氣上就是無法了解正常人的想法,對他而言愛情是遙不可及的事,卻在體驗過沒有生存壓力的生活後他的心態才有所動搖,像是他在體育館迫切的問他爸接下來的計畫,應該就是希望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繼續,為什麼他只從家裡抱出那顆石頭,因為那顆石頭就是象徵著他僅存的希望,也是因為這顆石頭才有這樣的生活。 當他在富家女房間裡問富家女,他在上流人群中會不會格格不入,因為他仍然知道自己的身分,接著發生事情後他的心態才就此改變,但也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讓我難過的是現在社會上仍有很多這樣的人,卻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因為這並非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事情...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q6dbizj8zuolM3SN7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