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自創]孟郎湯



  孟婆退休了。

  這的確是個大消息──不過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不怎麼意外。好幾百年前孟婆就已經念著退休,抱怨這把年紀還不能退休簡直是在折騰人。折騰老人是不對的你們知道嗎?每個經過孟婆亭的人,不論要不要來一碗湯都得聽孟婆她老人家嘮叨。嘮叨久了,主管地府的閻君也難免收到過路神仙的投訴。

  太煩了,實在太煩了!幾個得往來地府的龍王都抱怨過──等個船來就要聽孟婆碎念個沒完,有時候碰到災難或是戰亂什麼的,死的人多了,奈何橋一時擠不下那麼多人時,他們這些神就得禮讓一下,讓死者先搭船過去。這時孟婆就開始抓住他們抱怨又請託的,就是要退休。閻君當然不是沒有聽到同僚的抱怨,但你倒是找個接手的給我看看啊?

  ……那還真是很難找人。畢竟,孟婆的職位不高,但差事很多。投胎的人喝下那碗孟婆湯歸她管,來往地府的各路神仙也歸她招待。曾經有神仙提出來,不如讓他們直接騰雲駕霧越過冥河吧!但這時閻君便出言反對。

  隨便來號人物都能隨意越過我地府冥河?閻君是這麼說的,「如此一來,地府威嚴何存?」

  話雖如此,偶爾還是有個趕時間、或是壓根沒把地府威嚴放在心上的(比如說錢塘龍君)會直接越過冥河。畢竟,閻君話說得很硬,但孟婆能做的事卻不多。雖說閻君一旦查知有類似情況發生,就會立刻傳孟婆訓斥,但──我老婆子能做什麼啊?孟婆一回到亭子裡就哭開了,指天畫地地說這是欺負她一個老太太,不活了不幹了讓她投胎去吧!

  時日久了,過路神仙也只好互相警惕,給閻君留點面子。不然孟婆一開哭,等船的時間就更難過啦。

(一)孟郎

  接替孟婆的是一個年輕小夥子,來往的人都稱他孟郎。

  這個孟郎,生得白皙潔淨、脣紅牙白的,身板兒也不特別強壯,看起來就是個好人家出身的小公子。就是脾氣壞了點,給投胎的來客拿孟郎湯用摔的也就算了,招待神仙的酒水他照樣用摔的。孟婆手上的規矩,死者與投胎的都走奈何橋,神仙搭船。孟郎接手後,雖說是蕭規曹隨,但哪個神仙敢多抱怨一句,他就敢立時放船伕大假。有幾個神仙起先還給閻君面子,好言相勸。但孟郎一聽見有人要拿這說事,便乾脆連館子都關了。

  (對了,孟郎接手後,便申請了銀錢把茶亭改建成茶館。)
  (起先沒人知道為什麼閻君對孟郎如此優遇,但後來就懂了。)

  關就關,孤王還得等你個小小孟郎開店做生意才能渡河不成?涇河龍王是個脾氣爆的,被轟出館子後便化為龍身,打算連閻君的面子一起掃淨。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孟郎居然就敢從櫃檯後拿出火槍,當著他這龍王的面就狠狠給他兩槍,差點沒把他也打進地府。

  龍王也差點被打得魂飛魄散!這個消息一傳出,找閻君說話的自然就更多了。說起來這可是孟郎冒犯龍君,地府要不辦了這人,往來地府的神仙都得看這孟郎臉色?他們好歹也都有個頭臉身分的,這樣被冒犯,才真是顏面何存!

  但閻君顯然並不這麼想。

  「孤的這孟郎,可是神機營出身。」閻君沒什麼好聲氣,也是的,新任判官的胡五爺近來回家省親,閻君忙出氣性來又不好催促五爺回府。「你們膽大的招惹他試試,孟郎手上的火槍可是春外專程造的,三槍就夠送一個龍王來地府給孤看門!」



  所以,這個孟郎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就是不需要往來冥河兩側的神仙們也開始好奇起來。狐族幾個好事者,仗持著與胡五爺走得近,便趁著五爺省親時上門,言談間總忍不住往孟郎身上帶。五爺心裡有數,卻也不動聲色。

  「孟郎?你們離他遠點,那可是個殺孽重的,要是不看守冥河,肯定得在地獄待個一千年。」

  在地獄待個一千年……幾個年輕的面面相覷。一般凡人造孽,受限於壽命,最後下地獄二、三百年已經算多。這個孟郎,是做了什麼得待到一千年啊?

  「他不是小兵,是提督武臣,原來就是個神槍手,最後轄下一千八百人。他原來叫……算了,你們也別去打聽。總之他征戰無數,生死簿上給他算的帳是殺戮四千七百餘人,判一千年都算便宜了他。就是真去服刑了,後頭還有輪迴等著他去償債。」

  「不過孟婆吵著要退下來,閻君急著用人,就問他願不願意永留冥府,看守冥河。橫豎這種殺孽重的,用來治你們這些小崽子正好。聽說他提了幾個條件,閻君應了,便留下當差。」

  冥河邊那烏七八糟的,閻君早想整治,你們可別往他槍口撞。胡五爺呷了一口酒,也是個藉機敲打同族晚進的意思。

  「春外只說龍族能撐三槍,可沒說旁的如何。我就是幹著判官,想徇私苟且一番,但要被轟沒了三魂七魄,大羅金仙來了也一樣救不了你們!」



  數日後,胡五爺啟程回地府。他一人一馬走到冥河邊,便看見孟郎迎上前來。

  「你事忙,跟我鬧什麼虛客氣啊。」胡五爺甩蹬下馬,一邊趕緊上前見禮。孟郎則拍了拍他,接過他手上的韁繩,一邊爽朗大笑:

  「哪有什麼事忙的?是我要謝你。這幾日河邊總算是清靜了點,這都托了五爺的福啊。」

  托我的福?胡識謙抬了抬眉,孟郎這人其實不壞,就是一張嘴不饒人。他說的好未必是好,壞未必是壞。別說是地府,來往這冥河兩岸的或多或少都吃過點虧,乖覺點問個清楚總是不錯的。

  「若不是五爺替我在外頭說話,或者我在您那兒還得多上幾條帳也說不定。」

  孟郎笑著說。雖說先前逕河龍王吃了虧,但其他人畢竟不知道厲害,總想拿這個那個法寶來挑戰孟郎手上的那柄火槍。他其實也不怕,帳上掛的人命多了去,多幾個神仙算什麼?原先還想著初來乍到別惹麻煩,但這些個神仙啊……

  一直要到狐族的年輕人開始在外頭顯擺『咱們胡家尚給閻君的那一位如是說』,各路神仙才曉得自己的小命原來沒自己想的那麼穩當。胡識謙聽著孟郎說話,臉皮禁不住抽了抽。

  『咱們胡家尚給閻君的那一位如是說』,這些小鬼頭是怎麼說話的?吭?
  
  走到茶館前,孟郎喊了一個船伕過來把馬帶到後院馬廄去。胡識謙看著滿屋的事都等著孟郎發落,便拍拍孟郎,說自己想在館子裡喝口茶。

  「我下次省親得等到冬天了。」胡五爺笑著說,「不急著現下說話。改天你這兒事少了,我再過來叨擾。」

  「那就麻煩五爺自便,稍後我讓人給您送茶水去。」

  孟郎帶著歉意,真心實意地說。兩人彼此揖讓一番後,胡識謙便抬腳往茶館內走去。



  隔過一日,胡識謙終於等到船位,便隨著船伕到碼頭邊去。想著得與孟郎打聲招呼,偏偏一路都沒見著人。原先思忖著或許渡河前碰不著了,就看見孟郎牽著一個小女孩(看起來就三、四歲吧)站在船前等他。

  小女孩看起來是亡者,靠在孟郎身邊,一邊抬眼偷看胡五爺。胡識謙嘆出一口氣,沒有多搭理小女孩,只是打了孟郎的肩窩一拳:

  「外頭都說看守冥河的孟郎最是不講情面,脾氣最壞的。給他們看到你這樣子,大概三魂七魄都得嚇飛出去。」

  「誰管他們呢。」孟郎笑著說,「就麻煩五爺這一趟。近來人間降災,奈何橋上擁擠得很。這個小女孩怕是與家人走散了,就這麼上橋……」

  「行了,我知道。」

  沒有多說話,胡識謙蹲下身,看著小女孩。孟郎此時也跟著蹲下身,用外頭神仙絕對沒聽過的溫柔口氣對小女孩說:

  「大叔就照顧妳到這裡了。妳隨著這位先生去,路上乖乖的,找個好人家投胎。」

  「大叔不一起來嗎?」小女孩像是已經與孟郎相處了幾天,已經放下心防。孟郎沒有回答小女孩的問題,只是從懷裡拿出一包糖,穩穩地放在小女孩手上。

  「快去吧。船上乖乖的,無聊了就吃糖,別給人添麻煩,嗯?」

  「是啊,河那頭還有漂亮的小哥哥跟妳玩。」胡識謙笑著說,孟郎知道他說的是閰君,但也不戳破。只是站起身,陪著小女孩走到船邊。

  他看著胡五爺把小女孩抱上船,看著小女孩只管盯著他看,一直到消失在冥河彼岸。

  然後他才吐出一口氣,轉身往茶館的方向走去。



  安排好最後一個船班,安頓今夜得宿在茶館裡的客人。孟郎回到櫃檯後,隨手翻看往來的公文信件。

  「六子」,一個船伕聽見他叫喚,趕緊進了茶館。「大人尋我?」

  「我算什麼大人。」聽見船伕的稱呼,孟郎不禁失笑。「叫我孟郎就行了,你們再改不過來,我就得逼你們吃我煮的陽春麵啦。嗯,明天的過橋名單還沒來?」

  「不是這麼說……大人畢竟是大人。」稱為六子的船伕不敢鬆懈,一邊陪笑道:「剛才閰君那兒來人說過了,人間這場降災得死上一千多人呢!明天會是最多的,名單得等等。幾位龍君正陪著會議,說是上次死錯了一個孝子,上頭訓得頭不是頭眼不是眼的,閰君也頭疼得很。」

  「幾位龍君都還沒走?」孟郎皺著眉頭,手指輕輕敲著桌面。

  「去一個人問問,若龍君今夜不留宿,怕就得辛苦各位兄弟候著。」

  「這是當然。」六子說,「小的們也合計著,一會兒橋上了閘,這頭就留兩艘船,一個人。其他都去對面……正要向大人請示。」

  「甚好,那就辛苦兄弟們。」曉得這些船伕都是孟婆使老的人,最是精細不過,孟郎也不多說。「這一波降災過去,大伙兒再好好歇幾天。」

  那就是大人體恤小的們啦。六子說,到底還是行過禮後才退出茶館。孟郎拿這些人沒辦法,也只能搖搖頭,暫且隨他們去。



  然而,這一夜,人間的降災卻因為幾個年輕新進龍王之間的爭執而擴大。幾個錢塘龍君座下的將領瞧著不對,趕緊派出使者去給主君送信。孟郎得知後也迅速派出留守的船伕,把使者送到冥河彼岸。

  忙和了一陣,驅趕得睡意全無。總是人來人往的茶館內,此時只剩下孟郎一人。

  他披著外衣,把燈隨手放在桌上。這麼靜下來,倒真的有些肚餓,孟郎想。不過這早晚的,不如忍忍吧。打定主意後,孟郎便走到門前,準備落鎖後回自己的院子歇息。

  也就在此時,他聽見敲門聲。

(二)溫佑

  那人,一看就知道是亡者。

  高高的個子,有些木訥的表情。大約三十六、七歲吧,是個文官出身。就跟他初來乍到時一樣,他們這樣的人,總是得走上好久,才能走到冥河邊。

  畢竟都是要下地獄的。孟郎也是進了地府才知曉,所謂的地獄,是他們的罪惡拉到眼前的現實。判官算帳,閰君判刑,只是一個總結。在那之前的惶恐疑惑,會從踏上通往冥河的路就開始折磨他們。

  像是胡五爺帶走的小女孩,年歲還小,罪孽不重,通常都能走上捷徑,享有最多的照拂。而像他這樣殺孽深重者,就必須在無窮盡的道路上行走,不會有人告訴他們終點在那裡,要走到什麼時候。

  直到看見茶館門前的燈火,才算是走到長路的盡頭。接下來,就是真正的地獄在河對岸等著他們。或許一百年,或許兩百年,或許三百年。然後他們再循原路回到這個茶館,喝下那碗得來不易的孟郎湯,重入輪迴,接著才是償債的開始。

  「進來吧。」孟郎沒有花時間去打探對方的身分,多的是這樣的亡者最後連自己的名字都丟失在長路上。他的職責,也只是把他們送上奈何橋。

  只要做這件事就夠了。他告訴自己。



  「你得先在這裡待一晚……或幾天,要過奈何橋得在日出之後才行。近日亡者多,你就候著吧。」

  找了張桌子讓亡者落座,偏偏是今天……孟郎背轉過身,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這個人。

  「我去收拾個房間給你,你別亂走。」

  「不知道先生怎麼稱呼?」得知自己終於走到了茶館--亡者看起來像是鬆了一口氣。他試著喊住孟郎,露出示好的微笑。

  「我……」

  這個亡者,姓溫,名佑,表字文宗。孟郎記得很清楚,從來沒有忘記過。

  「叫我孟郎就可以了。」他平平淡淡地說,沒有回過頭。



  這一晚,茶館的客房住滿了亡者。翻看了幾回名冊,實在騰不出空房,孟郎只好下樓去尋溫佑。

  「溫兄。」孟郎喊住了已經在茶館裡四處探看的溫佑--這麼久了,這樣的孩子氣居然能一點都沒改變……「實在對不住,得勞您在這兒先待著。明日肯定有房,只不過……」

  「那有吃的嗎?」溫佑轉過身,滿懷期待地開口問。

  沒有,孟郎其實想這樣答話。「只有陽春麵。」但他終究很難拒絕溫佑,即使是在這麼多年以後。

  「只有陽春麵。」他聽見自己說,「我去給你煮吧。」



  切了蔥花與春韭,熱油下鍋炒香後加進水,用鹽調味後盛到碗裡;另外煮開水,把麵條燙熟後拌進湯裡。溫佑其實會喜歡加進一些臊子,孟郎想,只是孟婆手底的規矩就是不吃葷食,他也沒道理壞了這規矩。

  煮好麵,放到溫佑在的那張桌上。孟郎並不與溫佑搭話,而是回到櫃檯後撿看信件。聽著溫佑把麵吃完,他抬頭看看,便走出櫃檯。原先想著是把麵碗收了便回房吧,溫佑此時卻拉住他。孟郎轉回過頭,眼前的溫佑,卻變得更年輕了一些。

  更像是他記憶裡的那個模樣。

  「對不住……我沒有惡意,就是想向孟先生打聽個人。」
  
  連這個冒失也都是一點也沒變。孟郎只是看著溫佑,臉上不帶一絲表情。不過,如果是二十幾歲時的溫佑,應該還沒學會看人臉色。才想著嘆氣,便聽見溫佑說:

  「請問您見過的亡者中,有沒有一位叫做紀蓮的?」



  紀蓮,神機營提督武臣,也是他溫佑的內兄。溫佑試圖描述他的模樣:雖是武官,但紀蓮體格纖瘦,又長得白皙俊秀;他少年從軍時,便時常被以為是女子。

  雖說如此,紀蓮當年卻是神機營中有名的爆脾氣。一些個粗野漢子初始見到少年紀蓮時心懷不軌,存了歹心思。然而只要是膽敢對紀蓮出手的,不是折手就是斷腿。再加上紀蓮能吃苦、肯學,很快就成為火槍手,過了幾年,神槍手之名更是不脛而走。

  「你知道我見過多少亡者嗎?」

  就這麼站在溫佑面前,孟郎並不怕溫佑認出他。溫佑則愣了一下,趕緊放開手。

  「想必是的,是我孟浪,還請孟先生海涵。」

  很久以前,當溫佑這樣犯孩子氣時,他總會長篇大論地說道理給溫佑聽。如何進退、如何說話,如何與人結交……溫佑一向做得好,其實不需要他這麼反覆叮囑。但或許是曉得他擔心,溫佑總是順服地聽他說。

  但那畢竟是以前的事了。

  「夜深了,先在這兒將就一晚吧。」他溫聲說道。

  「明日亡者多,你再去尋,裡頭是不是有你想找的人。」



  接下來的幾日,在溫佑眼裡,這冥河畔簡直沒有比孟郎更忙錄的人了。

  --聽說是龍王們在河對岸議事議出了火氣,幾艘船都沒能回到河這岸來。連判官胡五爺都被找去評理,亡者名錄也送不出來。溫佑每日坐在茶館裡,看著孟郎接進一撥一撥的死者;有那麼幾個不長眼鬧事的,孟郎也不手軟地彈壓(但他到底是怎麼做的?溫佑察覺到,只要他想看清,就什麼也記不起來)。

  他也沒忘記,要在這許多人中找出紀蓮。

  ──或許紀蓮早就已經去投胎了呢?這樣的不安並沒有放過他。畢竟比起英年早逝的紀蓮,他整整多活了三十三年。他位極人臣,封妻蔭子。享盡一輩子榮華富貴,臨死前想的卻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見到紀蓮,就是說幾句話也好。

  他想了一輩子,有太多該對紀蓮說的話。



  「看來還得亂上一陣子。」

  身邊響起熟悉的聲音。溫佑轉頭看,是孟郎皺著眉頭,坐到自己身邊。

  「登載你名字的名單還沒來……沒有列名,你也上不了奈何橋。我讓人去尋五爺了,你且放寬心。」

  「孟兄太客氣了。」溫佑笑著說,「我也是走了長路過來的,眼前有地方有棲身,有杯茶可喝,已經很知足了。不敢打擾降災大事。」

  還是跟從前一樣,溫文有禮,也懂得體恤人。孟郎一邊想,一邊皺著眉頭聽溫佑說話。

  「或者就這耽擱的幾日,我就尋到紀蓮了。」

  「你總想著找那個紀蓮做什麼呢?」耳朵簡直是要聽出繭來,孟郎皺著眉頭說:「人死帳滅,別說是他,就是你有什麼過不去的,都走到奈何橋前,不放下又能如何?」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孟郎想起自己讀過的經書;但溫佑卻仍是那麼執著。

  「可是我記得。」溫佑看著茶館裡的其他亡者,總抱著一絲希望。他已經聽說,過了奈何橋,由判官算過帳後,閻君就會決定他們的去向。要是被判入地獄,一切都由不得他們;但就是最好的,也只是免入地獄,一碗孟郎湯是躲不掉的。

  「我想再見他……跟他說幾句話。只要幾句話就好。」



  他是知道溫佑向來想的多的,只是不知道這麼三十幾年過去,這性子居然一點也沒改。

  一個人躺在自家床上,孟郎這一整天眉頭都沒打開過。到底是什麼話,非得見一面說?作為紀蓮,他都已經死去三十餘年,實在想不出溫佑會與他說什麼,也不覺得溫佑應該要說什麼。



  他與溫佑,不但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內兄弟。帶著妹妹從發大水的家鄉逃出來,他最大的幸運是那時他已經大到可以去從軍養活妹妹,其次就是認識了溫佑。

  那時的溫佑,還在家鄉進學。是個溫柔的人,但不太懂得人情世事。也是的,與他這樣十幾歲就去當兵的人相較,那時的溫佑還在父兄的保護之下。若不是他隨主官前往溫家,參加溫老太爺的壽宴,大概也不會認識溫佑。

  那時的溫佑還沒長成,個子小小的,腮幫子圓圓的,讀書上很聰明,卻不太通人情世事,隨便一句話就能把他唬得一愣一愣的。而他呢,爹媽早死,一個人帶著妹妹熬過來。主官看他口齒便捷,武功與槍法上都十分用心,就可惜是個睜眼瞎,便拜託溫家老爺讓他跟著族學讀幾天書,認幾個字。

  不過一句話的事,那有什麼呢?再說能讓個大官花這許多心思,顯然日後肯定是有發展的,能賣人情當然再好不過。溫老爺子很乾脆地答應主官,又囑咐自己的兒子招呼著,別讓其他的皮猴子一不小心怠慢了。而那時的紀蓮,也得了主官叮囑,別把那些個兵痞子的惡習拿到人家族學裡顯擺。那可是個讀書人家,主官是這麼說的,賣了老面子才幫他求得這機會,可千萬別丟人!

  那時的他,只想著要趕緊做大官,給妹妹存好嫁粧。但彼時要能幹上將校,可不能是個白丁。想著妹妹的未來,他在族學裡很用功。溫佑也特別照顧他,雖然已經唸上四書,但也仍每天幫他私底下講三字經、千字文,教他一筆一劃地練字。幾個月下來,就是性子天差地遠,他們也仍是成為莫逆之交。

  相較於溫佑,他雖說也算是歷練出來的,但始終卻是個急性子。看到溫佑溫溫吞吞的模樣就發急,看著他那些所謂同窗繞著彎佔他便宜就氣悶。雖說沒真正發脾氣,但他一個眼神就能嚇退那些個牛鬼蛇神。

那個紀蓮,是真正殺過人的!溫家族學的孩子都怕他,只有溫佑除外。而也只有溫佑,會認為他紀蓮殺過人純屬無稽之談。

  紀蓮沒有對溫佑說過,那都是真的。



  他十四歲進去當兵,十五歲殺第一個人。神機營駐防京師,他殺的是一個犯了宵禁的偷兒──但那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他殺的其實是一個採花大盜。

  那時,這個採花大盜橫行京師已有年餘。有鑑於受害女子多是官家千金,巡捕營也不敢大操大辦;見過他幾次的巡捕營的主官幾次受挫下便來借調他,讓他他裝扮成女子,用守株待兔的手法逮人。原先說的,是他不需要動手,只需要出借他的那張臉就行了。但他最後仍親手殺了那賊人。

  他知道巡捕營很有幾個看銀錢做事的王八蛋,也曉得事關女子閨聲,這事只能掩著辦,萬萬聲張不得。但想到妹妹一個人守著家,只有幾個幫傭的婆子跟著,他便下定決心,一定得讓這人死在自己手上。

  什麼都有可能是假的,只有死在他手上會是真的。千真萬確那麼真。



  龍王們的會議在連續幾日的混亂後結束。幾位龍王與從人總算能夠離開地府;判官胡五爺還沒緩過氣來,便趕緊要下屬取過生死簿。這幾日都沒能派人送名單去,胡五爺完全可以想見冥河邊會亂成什麼樣子。後頭還有降災呢!胡五爺只覺得頭疼,便去尋閻君。

  而他尋到書齋時,閰君拆了封信正在看。看見胡五爺進來,就不言聲遞了信過去。

  「誰寫來的書信?」五爺問。

  「孟郎。」閻君回答。「人似乎找來了。」

  「這麼快?」胡五爺有些意外,「哪一個?紀三娘嗎?」要說該走的路,紀三娘應該是最短的。但……

  「是溫佑。」閻君說,他的手指輕敲著孟郎的信簡,語氣淡淡的。「孟郎說等你的名單過去,他就送溫佑過來。」



  「名單送來了!」丟著冥河外的人神雜沓不管,孟郎拿著胡五爺讓人送過河岸邊的信簡,一路風風火火地走進來。

  「等久了吧?你趕緊去奈何橋邊,等一下人一多就麻煩了。」
  
  船伕已經按著名單找人了,他雖然管著這冥河邊,卻沒有能動太多手腳的空間,只能像現在這樣趕緊來喊人。但溫佑卻仍是那麼溫溫吞吞的樣子,只管盯著來往的亡者瞧。

  「讓其他人先過吧,我想再看看能不能找到紀蓮……真找不著,我就最後再去也行。」

  「還有什麼是比過奈何橋重要的?」孟郎擰著眉頭,就像五、六十年前催著溫佑一樣。早一些過橋,就能夠早一些去判官那兒算帳、聽閻君判決。就是要下地獄,也能早一些從地獄解脫,重入輪迴,丟去這一世所有的不堪,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更何況,他知道,溫佑是不會下地獄的。

  「孟兄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有幾句話,我是一定要與紀蓮說的。」

  沒有抬頭看孟郎,溫佑只是看著眼前,感覺到眼眶一點一點發熱。



  溫佑說了一個故事。

  那是有關他、紀蓮與紀三娘的故事。

  他們都長成以後,溫佑娶了紀三娘。而拚著一股氣拼命立功的紀蓮,在二十九歲時升到成為神機營武臣提督。他的轄下一千八百人,溫佑就是他最信任的股肱幕僚。

  但這樣還不夠──紀蓮說過幾次,像他這樣幹刀口上勾當的,指不定就死在哪個戰場、或法場上。溫佑最好是可以調到神機營外的地方,最後為他在三千營謀了一個主簿的缺。主簿的官位不大,但溫佑在紀蓮手下的時間待得久,更明白如何調度備存。沒有幾年,溫佑就被舉薦到總鎮府,配屬在時任協鎮的方寧屬下。

  紀蓮在三十二歲那年獲罪遠戍,三十六歲死在戍所上。那時的溫佑,已隨方寧就任總鎮府郎中。從紀蓮遠戍到死去,他沒有為紀蓮說過一句話。
  

  
  「那有什麼?一個小小的郎中,能管得上什麼事。」

  孟郎的語氣有些僵硬──當年的事,他其實從不願多想。想了又如何?這不僅是溫佑的選擇,也是當年紀蓮的選擇。

  當年……方寧剛剛升上總鎮府參軍,多少雙眼睛盯著瞧。溫佑的一個失誤可能讓他們兩人都在官場裡粉身碎骨,但於他,也就是流放出去,五年八年的也就回來了。是他主動要溫佑傳話,背下個這過錯。

  起初溫佑是不願意的。丟官就丟官,他是這麼想,怎麼能讓紀蓮去頂替?紀蓮說得瀟灑,他就孤身一人,去哪裡不是打仗?就連方寧都勸他,紀蓮軍功在身,將功折罪,最多也就是流放出去。幾年後回來,他的位子坐穩了,自然能還紀蓮一個公道。

  「可是,我怎麼能答應他?」即使已經走過那條長路,即使已在奈何橋前。溫佑都不敢從那樣的懊悔中掙脫。

  他活該被折磨一輩子。他活該……想到紀蓮一個人在邊疆死去就輾轉反側。那條長路,是他應得的。他不急著過奈何橋,甚至不敢想自己能再見紀蓮一面,說他想說的話。

  「你到底想對紀蓮說什麼?」

  孟郎很清楚外頭有多少事等他去辦。但照顧溫佑的時間太久了……要說出來能讓他舒服一些,就讓他說吧。孟郎只能這麼告訴自己。

  「……對不起。」溫佑深吸一口氣,他把臉埋進手裡,幾乎是嗚咽地說:「對不起。」



  溫佑終究是在那一天過了奈何橋。

  送走了溫佑,孟郎反而失眠。就是累了一整日,也翻來覆去地總睡不好。取了燈下樓,才想著酒,便看見夜間值勤的船伕陪著胡五爺喝酒。

  「咱們大人來了,小的還是去外頭看著。」

  笑著把孟郎讓進座裡,船伕退出茶館外。孟郎心裡是有事的,也不與船伕客氣。

  「五爺。」

  孟郎微微一欠身;胡識謙已經喝了一壺酒,心情正好著。

  「行了,你交代的事我能不給你辦?」笑嘻嘻地拉著孟郎斟酒--胡識謙看上去已經有些醉了。「就按你說的,溫佑的帳就算在你那兒。」

  笑嘻嘻地看著孟郎喝下酒,胡識謙是看著孟郎幾乎是倒下了才收起笑容。他站起身,搶前一步,扶住了孟郎。

  「唉……這都算什麼事啊。」

  胡五爺一邊發著牢騷,一邊讓孟郎靠在椅上。然後他自行到了廚房,盛了一碗孟郎湯,胡識謙拿出紙筆,用筆沾了孟郎湯,在紙上寫了幾行字,然後化進孟郎的眉眼之間。



  渡過奈何橋的紀蓮,與閻君談了條件。

  他願意取代孟婆,永遠駐在冥河的這一側。他的血肉,會替換成冥河這一側的土壤與河水。他將不再是生者,也不是亡者,而是屬於冥河這一側的看守人。

  他取得的回報,則是溫佑、紀三娘與方寧在生死簿上的帳都由他頂替。他們不論何時來到地府,都能夠逕行去轉世。

  但他們都將與他相見不相識。

  就是看見他,也認不出他。就是他拿起火槍,他們也想不起來這就是他。

  這樣就夠了?閻君很詫異;這是永生永世離不開河的這一側,也無法登上奈何橋。紀蓮要索取的代價,就只是這麼一點點?

  這就夠了,他說。

  這就夠了。

(三)紀三娘


  春外打造的那柄火槍,終於在即將入冬時派上用場。

  (是的,其實冥河的兩岸與人間很類似,一樣有天晴天雨,四季輪換。)
  (平時不擦桌子,桌上也是會積灰塵。)
  (只是如果不小心走過奈何橋,就會看到判官廳。)

  (這大概就是冥河岸與人間最大的不同處。)


  沒人知道那是什麼,只知道是一股混沌之氣。盤據在長路的這一頭--幾個船伕發現名單上的亡者遲遲沒出現,實際去看過了才曉得是被堵著了。原來是要驅趕那「東西」--卻有船伕因此被反擊、受了點輕傷。

  孟郎獲知消息後,便提著火槍與船伕一起到了路口。他看見那「東西」,並不說話,而是直接端起火槍。

  「大人且慢!」

  一個眼尖的船伕出聲喊他,孟郎手上一頓,並沒有放下火槍,只是撇過頭,看著那個船伕。

  「那不是妖--是個亡者!」

  另一個船伕也叫喊出聲。孟郎轉回過頭,看著眼前的「東西」,很快就知道為什麼船伕們要喊住他。



  那的的確確是一個亡者。
  而且,是他等待的亡者。

  那是他的妹妹,唯一的妹妹。
  紀三娘。



  他知道溫佑把三娘照顧得很好。

  五爺是個精細人,省親時總不忘替他打聽。方寧做了大官,連帶也將溫佑提攜上去。溫佑把三娘照顧得很好,處處讓著三娘;三娘也替溫佑誕下二子一女,與夫婿相敬如賓。孩子們有出息,溫家也興旺著。晚年的溫佑更是活得小心翼翼,只怕自己先走一步,留下三娘獨活。

  唉,你們家三娘就嫁得好;五爺有回喝多了,沒管住自家的嘴。你看看我四哥,為什麼就與胡進南廝混啊……孟郎是知道胡家家事的,沒跟著說笑胡鬧,只是把酒瓶收了,一邊給五爺煮醒酒湯。

  他最疼愛的妹妹,嫁給他最好的朋友,過一輩子幸福的日子。他還有什麼不知足的?那時的他,是這麼想的。

  餘下的,就是讓他親自把妹妹送過奈何橋、然後煮一碗湯給她,帶著她重新轉世輪迴。這就是他做為一個哥哥,能夠為妹妹做的事了。



  沒有人知道,亡者為什麼會變成那個樣子。

  只在中心有一層模糊的形體,外頭則是一團流動不停的混沌。不會應人聲,也不懂說話,就只是站在那裡。

  然而,認出了紀三娘的模樣後,孟郎卻是不假思索地走上前,抱住那一團混沌。

  妳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船伕們聽見孟郎低低地,極盡不捨地問。那一團東西在孟郎懷中聚攏,卻又流散;幾乎是要包攏住孟郎,卻又悄悄地從他身上退走。

  傻什麼,跟哥哥走。孟郎說,幾個船伕面面相覷,要帶那一團「東西」回茶館?

  「你們去個人請五爺來。」就在這個當口,孟郎微微側過頭,看著一群船伕,壓緊了聲線。

  「就說孟郎有事請教。」



  紀三娘只記得自己站在這長路的盡頭許久。

  究竟站了多久?其實她自己也不記得。她知道自己已經是亡者,也曉得自己必得走一段長路,才會到冥河邊,渡過奈何橋。她原先想,她真是該走一條長路的。

  沒有光、沒有已知的盡頭,沒有人陪。一開始,做為亡者的他們只是拼命往前走。慢慢的,他們會知道,罪孽有多少,路就有多長。大多數的人會變得麻木不仁,除了往前走之外什麼都不做、不想;有些人則是會被這條路逼得停下腳步大聲哭嚎,就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一點點回應。

  就算是眼淚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行。

  
  但不會有。他們聽得見自己說話的聲音、呼吸的聲音,但也就這樣了--神給的憐憫十分有限。他們可以停下來、可以往回走。但能夠走出這條路的出口就只有一個,方向也只有一個。

  他們會忍不住去想自己的這一輩子。先想那些開心的,幸福的;然後拼命只想那些開心的,幸福的;最後做過的那些錯事會拖住他們的腳步,把他們拖進回憶的泥淖。那些逃避了一輩子不去想的事,此時都會牢牢地盤據住他們的心神。


  紀三娘想的,便始終都是紀蓮。

  家鄉發大水的那一夜,緊抓她的手拼命往外逃的紀蓮;一路咬牙苦撐,帶著她出逃家鄉的紀蓮;為了帶大她這個妹妹去當兵的紀蓮;把她捧在手掌心上,小心翼翼託付給溫佑的紀蓮。

  還有獲罪遠戍的紀蓮,與她說不出口的懊悔。

  就是去外頭待幾年啦,哥哥會看準時機趕緊立功回來的。那時,她的兄長說得沒心沒肺,似乎一點都不委屈。她心下遲疑,但想著丈夫與孩子,那些要攔阻兄長的話,就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隱隱地,她還是當初那個跟在哥哥身後,被哥哥保護的小女孩。在那個當下,她選擇相信哥哥的那句話。

  『我會很快回來,回到我們三娘身邊。』



  「這是在路上停留得太久……你要晚點找到她,這三魂七魄興許就散了。」

  胡五爺皺著眉頭,看著那一團「東西」--偶爾會有這樣的人,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而停下自己的腳步。運氣好的,被孟婆逮住,半推半拉地讓他們總之先過奈何橋;運氣不好的,就從此魂飛魄散、不復存在。

  孟郎聽著胡五爺說話,竟是有些慌了手腳。五爺,不是說溫佑照顧得她好嗎?怎麼會做這種傻事?我們家三娘不是這樣的性子,一定發生什麼事了!

  「是方寧嗎?」孟郎咬牙切齒地問,一張俊美貴氣的臉孔,此時竟是有些扭曲。胡識謙看著紀三娘,則只是皺著眉,搖了搖頭。

  他看見混沌中的紀三娘開口,沒有聲音,但看著口型勉強能認出她想說什麼。

  不‧是‧的。
  不‧是‧的。



  眾人皆知,紀蓮可說是為紀三娘煞費苦心。

  自願被派到前鋒軍,是因為要掙最多銀錢,賃一個獨立的小跨院,買兩個婆子,不讓妹妹在外拋頭露臉。家沒有了,他拼死殺敵,拼命立功,掙出一個京城紀府,門當戶對地把妹妹嫁到溫家。

  就是給的陪嫁,也是當時獨一份。頭面首飾、田地房產,還有十數間商鋪。紀蓮的歷年積攢,幾乎都給了妹妹。早先時更是為了擔心三娘不曉得經營,特特地聘了替大戶人家管過內院的嬤嬤教著管家。方寧那時還笑著說,人人都曉得京城紀府的三娘教養得好,但要上門求親,想到還有個紀蓮這樣的大舅哥看著,怕誰都得掂掂自己的斤兩。

  我們三娘這麼好,我當然是得替她挑個如意郎君的。那時,紀蓮還不曉得溫佑的心意,只是操碎一顆做兄長的心。他想方設法地去獲知「大家閨秀」應該是什麼模樣,然後按著這個尺規謹慎地將紀三娘養大。

  不只是端莊秀氣的嬌小姐,紀三娘待字閨中時就替兄長管著紀府,替兄長應付後宅夫人們的禮尚往來。識字懂算是一定得學的,針黹裁縫也是。紀蓮自己從前在外頭苦過,不願意妹妹落於人後,只要是打聽到該學的肯定延請名師。紀三娘曉得兄長的苦心,也從不願讓紀蓮失望。

  我待在家裡,轉來轉去也就在二門內,婆子丫環從沒少過;哥哥在外頭不知道多辛苦,怎麼好讓他再煩心?那是在嫁入溫家後,紀三娘偶然一回對溫佑吐露心聲。



  找到紀三娘後,紀蓮便搬到茶館中的一個客房,把自己居住的小院讓給妹妹。原先他想的是,不如請回孟婆,自已好生陪著妹妹;但想到自己成為看守人的目的,為免節外生枝,他便只得日日在小院與茶館間來回奔走。

  不過也就在兄長的陪伴下,紀三娘漸漸恢復,十數日後就能開口說話。紀蓮原來以為是方寧做了什麼,或是妹妹在夫家其實是被欺負了,紀三娘卻只是搖搖頭。

  溫家始終待她好。

  她嫁進溫家之後,很快就為溫佑生兒育女,孩子也都健康聰明,深獲祖父母寵愛。此外,由於紀蓮就只有這麼一個家人,是以雖說紀三娘年歲不大,管家的時間卻久。溫佑的一個小家,對她來說自然不是難事。甚至是在她嫁入溫家後,仍一手打理紀府產業,內內外外無一不妥貼周到。就是紀蓮獲罪,也是為了溫佑。原先與紀蓮走得更近的方寧,也因此與溫佑來往更深。

  對於溫家,她是溫順賢淑的妻子,是溫柔卻也嚴厲的母親。是精明細緻、能夠幫襯丈夫卻又不失分寸的當家媳婦,年老後,也是知所進退,疼愛孫輩的祖母。

  但這就是她嗎?這就是紀三娘的全部嗎?

  她犧牲自己的哥哥,換來的就是這樣的人生嗎?

  「……想這些做什麼?」看著妹妹認真的表情,紀蓮只是心疼又無奈的。



  紀三娘獲知紀蓮過世,是在大年初一。替紀蓮報信的親兵甚至沒有敢大張旗鼓,只是悄悄地要紀府的家人捎信過溫家;紀三娘看到信之後大病一場,翻來覆去地只是哭,溫佑自然也傷心,但畢竟是過年,對外只敢說是三娘操勞過度,有些不適。一直到年節過去,才由紀府發送紀蓮的後事。

  紀三娘還記得,那時方寧與溫佑的腳步都還未穩,紀蓮的後事便只能慎重卻不惹眼。那時的她總覺得心底發苦,但想到兄長的期待,便也只能依著方寧的意思辦。

  然而,那份苦,卻在她的心底紮了根,發了芽。

  她知道紀蓮為了要讓她過上這樣的日子,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所以她不敢辜負兄長,更不敢偏離紀蓮為她鋪設的坦途。但想到紀蓮就這麼孤單死去,原先只是不甘,但時日漸久,更多的卻是忿忿不平。她的兄長明明那麼好……明明那麼好。她越想越是割捨不下,越是無法坐視紀蓮身後只能如此淒涼。

  她從紀府喚了家人來,替她回家鄉去尋,從仍居於當地的紀家親戚裡選了一個聰明的孩子,讓他繼承京城紀家的門庭。就像是哥哥當初為她做的,她尋了最好的先生,讓他上最好的書院。看著他取得功名,為他尋一個溫柔善良,善於理家的妻子。

  她看著這個孩子開枝散葉,讓寂寞許久的紀府重新熱鬧起來。逢年過節,她看著紀家的子孫到溫家來問候她這個姑母、姑祖母、曾姑祖母,就像為紀蓮補足了他沒過上的人生。

  她讓紀府的門庭重新光大,讓紀蓮後繼有人。溫佑與方寧,則在站穩腳步後,為紀蓮平反,為紀蓮取回名譽。



  但她知道,她做的這一切,無非是為了她自己。
  對於死去的人,她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只是她想著這是為了哥哥做的,心下好受些罷了。






  漸漸地,紀三娘能夠按著自己的意志行動。等到她能夠行走自如,便再也閒不住。

  她先是收拾了兄長所有的衣衫──請了船伕替她買來針線,她便開始替兄長縫納補綴。其實是該替哥哥好生裁幾身的新衣,她說,只是我怕時間趕不上。

  什麼時間?沒有人問,也沒有人覺得該問。紀蓮心底五味雜陳的,前一世,他只怕妹妹不懂事,過不上好日子;而如今看著妹妹懂事了,懂得不讓他為難,只要為哥哥收拾些瑣碎就過奈何橋,他卻又心疼。

  會在路的盡頭徘徊那麼久,一定有許多心事;但他的妹妹,就在他不在的時候,默默地長成為人妻、人母,總是退到最後,看著兄長、丈夫與家族的期待。

  唯一的任性,是停留在路的盡頭。看著遠方的明亮處,想著自己還不該走過去。



  「三娘。」
  「嗯?」
  「妳過得好嗎?」
  「挺好。」

  想著兄長武官出身,其實總喜歡衣袖衣襬短些,行走活動自在些。三娘一邊應聲,手下針黹不停。

  「夫君待我好,公婆也待我好。孩子們……小二性子跟相貌都隨了哥哥,是調皮些,只怕他爹。」

  其實也真的沒什麼不好。因為兄長與方寧,溫家格外重視她這個媳婦。再說,溫佑一輩子都離不開她。幾次官場上有人送小妾,都被他退回,連一點情面都不講。

  原先眾人以為是她管得嚴,不許丈夫討小;她聽了只是失笑,她的兄長為了她這個妹妹,真是什麼都想了,連溫佑可能最後仍是負心這點都想了,才會為她置辦嫁妝豐厚至斯。就是出嫁前,哥哥也再三叮囑,溫佑要討小就讓他去,男人在這上頭管不住。只要抓緊自己的嫁妝,好好過日子就行。真委屈了也不要哭鬧撒潑,還有哥哥呢。就是哥哥不在了,紀府留下的產業也足夠妹妹悠閒度日。

  所以她其實並不在這些枝微末節上為難溫佑,只是專心管好家。甚至也勸過幾次溫佑:不如就收房吧,但那只是為了不讓外頭認為她的夫君真是懼內;最後反而是溫佑發了脾氣,很是怒斥了幾個人,才真正揭過這事。

  我一定會一輩子對妳好。溫佑總是認真地,甚至是有些執著地說,我答應紀蓮了,一定要保護、照顧妳。

  所以,她的丈夫一直活得很小心,到他們都老到髮白齒搖,被稱為老太爺與老封君時,溫佑心心念念的也只有怎麼樣也得比她多活一天。



  「哥哥呢?哥哥過得好嗎?」
  「妳看見啦。」紀蓮伸出手,揉揉妹妹的頭。「好得很。就是妳,窮擔心的。我們好不容易見面,妳淨忙這些個零碎。」
  「這麼一去就得好久才能再見到哥哥了。」紀三娘只一笑。胡五爺重新繕寫的名單幾天前就來了,只是她還放不下,總想多做一些。
  「我明天就走,哥哥要保重。」
  「我都幫妳安排好了,別擔心。」紀蓮說。

  就是再捨不得,遲早也得送她走。不然能夠把他的妹妹一起留在冥河的這一頭嗎?紀蓮想。至於那些三娘拋不下放不開的內疚,屆時回到這頭來時,一碗孟郎湯也就了結了。眼下他問再多,也只是三娘避重就輕的安慰罷了。

  沒有花時間與兄長爭執所謂的安排,紀三娘剪掉一個線頭,平平靜靜地開口問道:

  「方大哥還沒來嗎?我也好久沒見他。」

  紀蓮故去後,紀三娘就再也不見方寧。她隱隱約約曉得,方寧與兄長之間有些什麼。但那不是好女子當問的,更不是作為妹妹的她該說話的。但在紀蓮故去後,紀三娘發現,她真正能恨的人,只剩下一個方寧。

  恨些什麼呢?紀三娘不敢細想,只是再也不見方寧,甚至是連方寧過世後,她也託辭自己年老體衰,只委了媳婦去探視方寧的夫人。溫佑知曉她的心思,便也從此不在她面前提方寧。

  但此間種種,自然沒必要在兄長面前提起。

  「方寧嗎?他還沒來,不過溫佑也還沒來,我只見到妳。」

  紀蓮說得泰然自若。唉,不提他們,給我說說姪子與姪女吧,紀蓮是這麼說的;紀三娘只抿唇一笑,便這麼輕輕放開,不再追問下去。







  送紀三娘過奈何橋時,紀蓮並沒有太多思量。總是得在這一頭再見的,他想。他得親自送走他的妹妹,唯一的妹妹,然後留在這裡等她。

  他回到茶館,像是平時一樣分配船伕的工作,拆看地府寄來的信簡。他把這一岸的亡者送上橋,然後為回到這一岸的亡者送上孟郎湯,再送他們踏入輪迴。也替來往的神仙安排船班,看著他們反覆地安排、插手人世間的興亡盛衰。

  到了晚上,胡五爺就來了。

  「接到紀府大小姐了。」胡五一邊開著玩笑,一邊拎著手上的酒。紀蓮迎上前去,卻對酒有些退避三舍。

  「三娘到了?一切都好吧,都順利嗎?我說五爺這酒我就心領了,上回喝得不醒人事,要是誤事了可怎麼好。」

  「你家三娘我怎麼敢怠慢?」胡五笑瞇了眼,把紀蓮往自己坐慣的那個位子帶,「所以呢──這酒還是得喝,就算答謝我辛苦。」

  「答謝五爺辛苦,也是我該去尋酒來啊。」紀蓮笑道,並沒有拂了胡五的面子。幾個船伕看著情況便紛紛告退,都說外頭還有咱們兄弟呢,大人們只管樂著,肯定不出亂子。

  「敬五爺。」既然船伕都說了,而胡五也擺明就是要找人喝酒的樣子,紀蓮也就不再推辭。擺開胡五帶來的下酒菜,紀蓮爽快地舉杯、乾杯。胡五雖說是同時舉杯,卻也一邊偷覷著紀蓮,看著他喝下整杯酒,看著他倒下,才放下酒杯。

  「這一個兩個的都……外頭進來個人!把溫夫人也請進來!」

  胡五撐著紀蓮,一邊大喊。一陣忙亂之後,兩個船伕去了小院搬了藤榻來,胡五則把紀蓮安置在藤榻上。紀三娘一語不發,只是看著兄長,眼底隱隱有些依戀。

  「溫夫人。」親自去廚房取了孟郎湯來,胡五把湯放在桌上,微微一禮。

  「如我先前與您說過的,您原先該有四十七年的地獄,但閻君考量您已經徘徊近百年,特允替您註銷原有帳目,可逕行轉世。但令兄的記憶,則無法藉我等之手變更。這就要麻煩您了。」

  「是妾身太麻煩胡先生,真是萬分過意不去。」

  回了一禮,紀三娘還有些不放心,便道:

  「妾身徘徊百年一事,請務必勿使兄長知曉,就讓他以為妾身已入輪迴即可。」

  「這是自然。」胡五說。紀三娘點了點頭,便從桌上的孟郎湯裡沾取些許,化入紀蓮的眉眼之中。然後,她俯下身,把所願透過言語,送進兄長心底:

  「哥哥……三娘這就去了。三娘的帳,已經由哥哥承擔,三娘喝的那碗孟郎湯,也是哥哥親手遞的。哥哥想替三娘做的,都已經做到了。此去經年,哥哥要保重。」

  語罷,紀三娘便站起身,看著胡五與船伕。

  「就不勞煩五爺。」三娘說,「只是兄長……我哥哥,就偏勞五爺,與各位照料,三娘不勝感激。」

  說完話,紀三娘便深深一禮。幾個船伕七手八腳地還禮,只說孟大人平日多有照拂,肯定不會違了三娘子心願。胡五並不接話,只是看著紀三娘,紀三娘也只是點點頭,便喝了桌上的孟郎湯,逕自往門外走去。

(四)方寧

  紀三娘輪迴轉世的事,雖然說河這岸已經恢復平靜,但在河那岸,判官與閻君卻爭執了起來。

  既然沒給人辦好事,就不該那樣綁著人!胡五爺是這麼想的,溫佑沒讓紀蓮替他背帳,紀三娘也因為徘徊得太久可以抵扣帳期,那就該與紀蓮說實話。至少,讓他自由選擇自己的去留。

  然而,閻君卻不以為然。

  地府可是守諾的,閻君這麼說。溫佑是自己不願意,紀三娘……不是說了能把那一百年換點什麼給她嗎?他堂堂一個閻君,金口玉言都開了,結果人家紀三娘說不需要。這怎麼能當作是他堂堂閻君沒有遵守約定?

  再說了,紀蓮會與他們做那樣的約定,不就是相信地府可以說服那三個人嗎?要是他們承認自己其實沒有說服溫佑與紀三娘,豈不就是承認紀蓮根本高估了地府。此事太過損及地府威信,肯定是萬萬不可,

  「……」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雖然都說狐族最是擅長奸同鬼蜮,行若狐鼠之事(……),但這樣的便宜連他三哥都不占;但道貌岸然的閻君,卻堅持不能對紀蓮吐實,要把人留在河那岸。

  再說了,紀蓮的血肉都已經用冥河的水土替換,讓他知道這些瑣碎又如何?閻君說得理直氣壯,一派正氣凜然。但說出來的內容--他這真正的狐狸聽了,都隱隱有些無地自容。

  於是,地府的判官又省親去了。這一去,就是大半年,







  所以這都算什麼呢?閻君心底也是委屈的,哼!就他狐族的光明磊落就是了。

  地府大半年的沒判官--當然不是不行。幾百年沒判官不也都這麼過來了?但閻君還是氣悶著,總覺得胡五忒是性大,便也彆扭著不派人傳信去給胡家。孟郎雖說不明究柢,但想著閻君老一個人生悶氣也怪可憐,就讓船伕遞了信去,邀請閻君到河這岸走走。閻君雖說按例是不過冥河的,但想著胡五說省親就省親了,閻君也鬧了脾性,扯過張紙頭畫了個人形,再吹一口氣,另一個閻君就出現在自己眼前。

  「成了。」滿意地笑了笑。閻君雖然不能離開地府,但弄個分身去玩玩倒沒什麼問題。喚過馬面來,讓他把自己的分身帶到渡口處,閻君交代過牛頭,暫且別打擾他,然後在榻上睡下。心思便隨著分身,乘船到了冥河彼岸。如此這般,閻君就這樣在茶館盤桓了小半月。







  於是,當方寧與閻君一起踏進茶館時,紀蓮也只是挑了挑眉。

  --該怎麼說呢?紀蓮心想。閻君雖說心思百轉千折的,但畢竟不出地府,識見有限;而他所認識的方寧呢,雖然不過是區區一介凡人,但畢竟一輩子都在算計。

  算計著遇見紀蓮,算計著紀蓮的未來、與他的仕途;算計著溫佑的性格與紀三娘的姻緣,最後連自己的心都算計進去。

  「閻--兄今日好興致。」

  紀蓮迎上前去。看見閻君的表情,便心下了然。

  閻君,怕是沒對方寧說實話,表明自己的身分;但他只消看方寧一眼,便知曉方寧心中肯定有所計量。

  「這一位是我們茶館的客人吧?裡頭請。」

  笑著把人讓進茶館;紀蓮還沒有來得及開口介紹,閻君便留意到茶館有客人。此人--不巧還是個熟人。

  那是個年輕僧人。穿著黑色長掛,連縵衣也沒搭,只是隨意坐在那兒。閻君見著這僧人,心底暗叫一聲不好。但眼下這景況,他又沒法子逃。

  「閻--檀越,久違了。」

  僧人顯然是看見了閻君,只是紀蓮一個擺手,表示目前不好揭破閻君的身分,他也就當成賣給紀蓮一個面子。而看著閻君幾乎是極不情願地跨過茶館的門檻,僧人便站起身,雙手合什。

  「不知道這位檀越怎麼稱呼才好?」

  略過閻君不問,僧人笑著招呼跟隨記蓮走進茶館的方寧。紀蓮則只是淡淡地安排座位與酒水,他是太熟悉方寧了,根本不需要擔心他會在這樣的場合進退失據。

  「敝姓方,單名一個寧字。」

  他聽見方寧說。還是那麼充滿自信,卻又不惹人生厭的語調。

  他轉過身,逕自進了廚房。





  「兩位到訪之前,和尚正與孟檀越說起渡化之事。」

  兩位就叫我和尚吧,稱呼爾。僧人爽朗地對閻君與方寧說。看著紀蓮總算是從廚房裡端了溫好的酒出來,便一擊掌,延續之前的說服。

  「和尚也忒大膽的。」紀蓮像是與僧人很熟捻了,只一笑,也不講究什麼禮節。

  「我就跟你說實話啦──你可知我在生死簿上的殺業有多少?渡了我,可債還在呢。」

  半是開玩笑地說。閻君起先聽見僧人又想要渡化紀蓮,原先還不大高興;但聽見紀蓮說話,卻又隱隱因為紀蓮的婉拒而隱隱有些佔了上風的得意。

  然而,僧人卻不以為意:

  「既是要渡化孟檀越,自然檀越的殺業也由和尚一身當之。輪迴和尚去得,地獄和尚也去得。」

  這酒就不行了,喝了不好交代,僧人笑道。和尚說什麼呢,紀蓮很是不以為然。我造的殺業,憑什麼要給和尚擔著?我孟某人扛不起嗎?他的話音才剛落,和尚便往前一探:這言下之意可是,孟檀越當得,和尚我當不得?

  紀蓮愣了一下,聽懂了僧人乃是暗指自己與閻君的約定。雖說明知自己就是迴避這個問題,和尚也不會窮追猛打,但他畢竟一輩子要強,此時竟是落入進退唯谷的窘境。也就在此時,方寧開口了。

  「小子唐突。」他站起身,添了一杯酒,「敢問--大師法號?」

  僧人則不疑有他,只是連連擺手道:「拘泥什麼法號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叫我和尚行了。」

  怎麼能這麼失禮?方寧一邊笑,一邊把酒杯放到僧人面前,雖說是借花獻佛,但還是大師請賞光,喝下這杯酒吧;而聽見方寧這麼說,閻君則一下子慌了手腳:

  「我說你啊,怎麼能勸大師喝酒呢?這也忒失禮了!」

  雖說這和尚惹人討厭,但畢竟是個有道高僧。圓寂後就超脫輪迴之外,上頭也給了特權,讓他能夠遊走三界,渡化應渡之人、可渡之人。而這和尚,生前就是個不羈逍遙的性子,圓寂後也未改其性。但即便如此,喝酒這件事啊……

  「閻兄此言從何而來?」方寧像是很驚訝,對著閻君問道。唉呀你不曉得嗎?飲酒觸犯五戒,這是連我都知道的。閻君顯然有些氣急敗壞的,方寧卻只是失笑。

  「因何不可飲酒?」

  --像是察覺了方寧的意圖,僧人卻沒有阻止閻君。只是聽著閻君細細地與方寧說明何以有不可飲酒之戒律:

  「佛說或有因飲酒而破偷竊、殺生、妄語、邪淫四大罪。」

  閻君說的很認真,方寧則露出一臉的不以為然。大師豈是因為一杯酒而犯罪之人,他說。那是,閻君聽見這句話,雖然心中有無數腹誹,但在這一位面前失儀失禮,就連他貴為閻君之尊,都有得好受。然而,方寧卻只知道不依不饒地糾纏眼前的那杯酒:

  「那麼為何不飲酒?」

  方寧說。是不是直接把這個人直接趕上奈何橋啊……閻君捏了一把冷汗,但此說這些都晚了,他只能硬著頭皮回答:

  「因為戒律如此。」閻君說。

  「為何要守戒律?」方寧問道。

  「自然是大師的決心如此。」不再與方寧繞那些大道理,閻君決定抄個捷徑。此時僧人一拍額,嘆了一口氣。方寧則舉杯,自己喝乾了。

  「既是如此,這位孟先生看起來也有其決心所在,大師就不勉強他吧。」

  他笑著說。至此,閻王才會意過來,這方寧是繞著圈子,利用他反駁了僧人;但駁的也是僧人想著要渡化(也就是帶走)紀蓮的心思。當然啦,堂堂閻君被一介亡者利用,那是有些丟面子;但想到人家好歹是替他保住了河這岸的看守人,閻君也就撂開手,不再追究了。





  這就是他認識的方寧了,紀蓮想。圓滑且世故,精於算計卻又絕不惹人生厭。

  他肯定不知道閻君的真實身分,但想必已經猜出閻君的身分不一般,因此特意結交。而僧人呢,則不是他能應付的,就乾脆都說實話,且避開正面交鋒。餘下一個他,看起來似乎沒有威脅,也無從掌握。但紀蓮很清楚,方寧太習慣掌握全局。眼下只是缺一個機會,讓方寧出手試探自己的底細而已。

  「方檀越一雙慧眼。」僧人笑著說,但可惜了,檀越不是和尚可渡化之人。方寧則只是爽朗一笑,像我這樣罪孽深重、背信忘義之徒,若能夠被渡化,恐怕太過有傷天理吧,他說。

  「佛家素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語。」僧人笑道,「只檀越心有所求,來到此地之後仍拋擲不下。雖說一片赤誠令人感動,卻也可惜了檀越的本心。」

  「大師說的極是。」方寧笑著說,雖說生老病死在所難免,但小子在來路上已經發心,無論如何都要在地獄中尋找一人。所以地獄是一定得去的。方寧說,就是不得相見,他也希望能夠與那個人待在同一處。

  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啊?閻君坐在一旁聽著,並不覺得被冒犯,只是好奇起來。

  方寧低下頭,笑得很淺。

  那是他戀慕的人,他說。

  被他辜負的,他所戀慕的人。





  紀蓮很清楚,他與方寧之間,是由算計開始,也由算計結束。

  結識方寧時,他已經是神機營的把司官。官位雖然不大,但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坐得上這個位子,在當時也是頭一份。方寧彼時還只是三千營燕山左衛主官的一個新進幕僚,心有鴻鵠之志,但仍在浮沉之中。

  他們在一場飲宴上結識。他向來以脾性不好而聞名,特別是對那些把他當女子看的混帳。在那場飲宴中,一個向來與他不合的三千營彭城衛主官出言不遜,最後以他們二人鬥毆作結,一人死、一人傷。

  彭城衛主官死,紀蓮傷。原來是該以軍紀嚴懲紀蓮,但好的火槍手已經不多,紀蓮又是教習級別,再加上確實是對方挑釁,三大營的主官合計後只降級罰俸,再加五十軍棍就了結這樁命案。

  很久以後,紀蓮才曉得,方寧整整花了一年想著該怎麼算計匡他入局。如何促成飲宴,如何陰錯陽差,讓兩個仇人同席。鬥毆之後,如何說動自己的主官替紀蓮說話,如何讓自己站到紀蓮眼前。

  你這一套一套的,我沒法子想。那時,是方寧向他坦承;他並不生氣,只覺得其實也好。

  他懂的只是往來應酬,溫佑那時也還只是個少爺,是需要一個參贊。紀蓮看多了宦海浮沉,很清楚自己其實應付不來那樣的心計交鋒。所以雖說彼時他還不曉得方寧的心思,但仍很快地選擇與方寧結交。兩三年後,紀蓮想定了可以與方寧推心置腹,甚至考慮過把三娘嫁給他。

  那時他是怎麼與紀蓮說的呢?他說自己慣常了與人擺弄心計,實在不是什麼良配,是絕計不好耽誤三娘的。溫佑雖說單純了些,卻是個厚道人,與自己完全不同。若是要為三娘著想,自是該把三娘嫁給溫佑。

  文宗當然是好的啦,那時他喚著溫佑的字,一邊還有些猶豫。但守樸──方寧的表字──思緒更謹慎細緻些,他說,要保三娘一世平安,文宗是有些太天真了。

  清遠啊,那時,方寧只是微微有些苦笑的。清遠,是方寧替他取的字。

  「要一世平安,就更不能找我這樣的詭譎無行之徒。」他說,「善泳者溺,善騎者墜,像我這樣的人,遲早栽在自己的算計裡。」





  「這位先生不知道怎麼稱呼?」

  見著是個空檔,方寧轉過頭,笑著問他的姓名。他禮貌地點了點頭,敝姓孟,叫我孟郎就可以了。

  孟檀越守著這冥河,僧人笑著說,你還得到這兒來,從他手上領一碗孟郎湯,拋下前塵後才能再入輪迴。

  「孟兄一直都守在這兒?」方寧像是很驚訝--也或許是真的很驚訝,紀蓮想。但方寧畢竟是個幾乎一輩子都滾在刀尖上的人,就算是驚訝,也就僅止於此。

  「方兄可是有想打聽的人?」他聽見自己笑著問。孟兄好見識,方寧笑著嘆息,我這點小心思,自是逃不過孟兄法眼。

  「不知道孟兄是否見過一位名叫紀蓮的亡者?」

  方寧說。此人面目俊秀,幾乎有如女子。但脾性恐怕不是太好,若將他當作女子對待,肯定會引發一番風波。一旁閻君聽著,才逐漸回過神來。他瞧了一眼紀蓮,紀蓮卻沒瞧他。

  這麼說來,先前紀蓮請他通融寬待的,似乎就有方寧此人……

  「方兄,來往這冥河兩岸的人可多了。」雖然沒理會閻君,紀蓮卻也沒閒著。他笑著又為方寧斟了一杯酒,一邊說道:。

  「要記得那麼多人是不可能的。再說,等到方兄回到這裡來,一碗孟郎湯下去也是前塵盡忘,何不就像是大師所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吾心與大師、孟兄同。」方寧笑嘆,我決心如此。





  不管是年輕時的方先生、方大人,日後的方老相,世人多半說他殺伐明快,從不猶豫躊躇。『但就是少了點人味』,他知道有些人私底下是這麼說的,特別是與和煦通達的溫佑相較。

  其實也沒什麼,畢竟這些事--朝堂也好,家事也罷,都沒有那麼緊要,也沒有什麼是損失不起的。用得上就留著,沒用了就捨棄。對他來說,這是理所當然之事,而紀蓮從來都是唯一的例外。

  「年少時不懂事,總想著這人。等到我想通了箇中原由,卻又說不出口。」

  方寧嘆息著說。紀蓮那張生來俊秀的臉孔,不知道讓他吃了多少虧。就是風霜烈日下,也不曾減去那張臉上的精緻分毫。特別是紀蓮終身未娶,很有幾個混帳在外頭說三道四、風傳些不堪入耳的謠言。但紀蓮是個硬脾氣的,從來不肯對外多一句解釋。方寧不是沒有勸過紀蓮成親--他最絕望時,曾想著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夠絕了自己的念想,也堵住外頭人的嘴。

  然而紀蓮卻只是皺著眉頭說,他就是個當兵的,什麼時候死在外頭根本不曉得,何必耽誤好人家的姑娘?更何況,一個三娘就操碎他一顆心,又怎麼能去多想什麼成家立業。

  於是從來不曾顧忌過什麼的方寧,頭一回被牽制,因為自己的情感。

  他不再是除了自己外,什麼都能割捨。他開始察覺,比起扳倒一個政敵,被紀蓮拉到城門旁吃一碗餛飩麵更讓他覺得開心。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瘋了,逼著自己與紀蓮疏遠,但最後卻仍舊輸給思念。

  他沒有什麼不能對付的人,卻對自己的心束手無策。他離不開、放不下、卻又說不出口。他掙扎、浮沉許久,唯一能抓住的破口,就是溫佑的那個失誤。

  『可惜我與文宗都是文職出身。』他聽見自己這麼說,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而也一如他的預想,紀蓮果然讀懂了他在那句話裡埋下的深意。主動提出要替溫佑頂罪,去了他以為足夠阻斷念想的遙遠戍所。

  但他要一直到紀蓮過世以後,才明白他這樣的念想,連死亡都無法阻絕。他所有的掙扎,最後都只是徒勞罷了。




  「可笑的是,即便如此,當時的我也只能持續前行。」

  就像是把那樣的思念之苦嚼爛了,再吐出來;方寧低下頭,看著半空的酒杯。

  紀蓮不在了,能照顧他最在意的兩個人的,只剩下自己。他知道三娘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卻只能當作不知道。日後三娘不再見他--說真話,他知道自己鬆了一口氣。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僧人慢慢地吟著詩句,檀越心中兩難不外如是。方寧也只是苦笑,大師說得極是




  在那之後,他與當時提攜他的恩師之女成親、生子,他帶著這樣的念想平步青雲,幾乎是得到了所有他能得到的。

  除了他真正所求之外。



  「不怕諸位笑話……在來這兒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他。」

  方寧說,幾乎是笑著嘆息。

  紀蓮過世後,他又活了近四十年。他從來沒有忘記過紀蓮,但日子總得過,於是他只能拼命壓抑自己的心思。一直要踏上前來冥河此岸的這條路,他才突然醒覺過來,只有在此時此刻,他才能拋下所有的顧忌。

  他已經無法再為紀蓮做什麼,所以才能肆無忌憚地為他們已經太過遙遠的過往大哭或大笑。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要怎麼思念都無關緊要。或許對別人來說,那段長路會是一段折磨。但對方寧來說,他的人生中沒有任何一段時間,比走過那段長路時更自由。

  聽著方寧說話,閻君忍不住瞥了瞥坐在一旁的紀蓮;後者卻仍是那麼淡淡的,就像在聽與自己無關的故事。

  「誠如孟先生所說,我再回到這處時,勢必得飲一碗孟郎湯。但在那之前,如果能尋到紀蓮就好了。」

  方寧說得坦誠,此時紀蓮卻站起身。

  「看我這眼色。」他笑著說,「酒沒了,我再去溫些酒來。」



  紀蓮沒說的是,當年他並非完全不知情。

  他生來一副好皮相,從來沒少讓他煩心。就是出生入死這許多年,居然也大致完好。外頭人怎麼看他,他大概心裡有數。方寧或許隱藏得很好,但畢竟沒瞞過他。

  如果方寧有那樣的心思,卻仍能夠以禮相待,他也就是心領了。

  再說,若因此能牽制住方寧,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那時的他,確實是這麼想。




  「外頭的那位,真是你提過的那位?」

  趁隙溜進廚房,閻君一邊小聲提問。紀蓮手下不停,只輕輕「嗯」了一聲。




  他在戍所時,奉命帶著一隊人去追剿一小股入侵的外敵;最後卻因為要掩護手下的一個年輕人而被一箭穿心。從馬背上跌落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心底想的卻仍是:對他的執著,對他的愧疚,或許可以拖住方寧的腳步。

  那一剎那的一個念想一直被他記在心上,特別是他成為孟郎、從胡五那裡知曉三娘、溫佑與方寧的近況後。

  那是在他死後數十年。胡五說,方寧六十歲生辰時,溫佑贈以條幅,手書「無欲則剛」。方寧與溫佑的門生紛紛奉承,說是老相一生冰壺秋月,苞苴不受,溫相是最熟知的,送這四個字再貼切也不過。但也只有他們四人知道,方寧之所以無欲,是因為求不得。求之不得,自然再無所求。

  --然後他才明白,他原來以為無情的人,其實沒有他想的那麼無情;他以為自已誰都沒有虧欠,最後卻仍是欠下了。




  「唉呀,這可就麻煩了。」

  閻君一拍額,就這麼巧,他想,這下子不把胡五爺、胡判官給請回來,還真的沒法子成事啦。

  「看樣子我得跟你借個船夫,跑一趟去臨水城報信才行。」

  不過就是個死者,紀蓮失笑,在這裡盤桓幾日也沒什麼,何必打擾五爺?他好歹是個男兒漢,有什麼是到了這地步還過不去的。閻君乾笑幾聲,只是說好說歹,硬是讓紀蓮替他指了個船夫給胡五爺送信。

  誆騙紀蓮這種事,得胡五來才行,閻君一邊想。這可不是他什麼趁機請回五爺的小心思,而是再真切也不過的現實。

  要是被逮著了,紀蓮的那把火槍,可是連他都能轟得魂飛魄散的……



  日出後,僧人便提議,不如就讓他帶著方寧過奈何橋吧。

  「和尚哪條路都能走,哪裡都能去。」僧人笑道;紀蓮瞧著閻君無話,也就讓船夫放行。閻君在送走僧人後,便趕緊讓魂魄歸位,畢竟在胡五爺回來前,還有很多事得做。

  紀蓮送了方寧一程--就像是個萍水相逢的朋友,他送到陪著僧人與方寧走到奈何橋邊,笑著對方寧說,總是得在這一頭再見一次的,道別的話就那時候說吧。

  那是自然,只是怕得花上好長時間。方寧笑著說,只是屆時又要勞煩孟先生。互相揖讓一番後,他看著方寧走上奈何橋。



  數日後,胡五自臨水城歸來,照例是滿面風霜。一踏進奈河這頭的地界,便迫不急待地朝茶館來。一坐下還沒用過茶水,就抓著孟郎問:

  「那和尚走了沒?」

  「大師還在那一頭做客呢,五爺歇會兒,我給您留了船,不給您誤事的。」

  紀蓮一臉好氣又好笑的,推過茶盤給胡五。胡五抓了茶壺,先給自己添了一杯茶,便要喝了;但想到紀蓮還坐在自己面前,便有些赧然地笑了笑,把茶水先給了紀蓮,然後才又替自己添了一杯。

  「五爺也忒講禮數。」紀蓮不禁失笑,「您這麼風塵僕僕的,先喝杯茶打得什麼緊?也太見外。」

  「我四哥這回罵了我呢,說是大約地府的裡裡外外都讓著我,說我規矩都快丟光了。」

  有機會真該給你引件引見我那四哥,最是講禮的一個人。胡五一邊說,一邊嘆著氣。紀蓮伸手去拿茶,挑了挑眉。

  「沒想到曾大鬧地府的胡四爺,竟是這麼循規蹈矩的人。」

  「我那四哥,這輩子就只有這件出格的事了……」

  看著紀蓮喝下茶水,照例在紀蓮倒下前扶住他--「騙你三次,則實在非我所願。紀兄,對不住。」

  雖然紀蓮聽不見,但胡五爺的話音中仍帶有愧疚之意。也就在此時,僧人帶著方寧一同進了茶館。幾個船夫幫著放下紀蓮,然後胡五爺才抽出空來,向僧人合十一禮。

  「胡五見過大師。」

  「久違了,胡檀越。」當然是一臉不敢苟同--閻君兩回誆騙紀蓮一事,過了橋後便被拆穿。僧人自然是好生斥責了閻君,只是方寧在一邊聽著,卻是笑著替閻君解了圍。

  「文宗的心思我明白,清遠的確不是那麼好說服的人。」

  他說。說破了也沒什麼好處,徒增幾處傷心罷了。與其如此,不如騙著他,讓他想著自己的確是得償所願。如此一來,各取所需,豈不甚好?

  所以你的帳,你也想自己背?閻君--其實並不意外,只是慶幸自己讓人去臨水城傳了信;誆騙紀蓮這件事,胡五已經駕輕就熟,由他來做最好。要是自己恣意妄為、逞能壞了事,那可不妙。

  那是自然,方寧笑道;若能遇見文宗就太好了,正好向他請教管弦之道。閻君自然是一百個願意,甚至繞出案外,喜形於色外並向方寧拱手一禮,我地府還缺一側判官,閻君是這麼說的:方先生若能趁空思量,在償還罪惡之後就任,那就再好也不過啦!

  再說了,先生若就任判官,與那紀蓮不過一水之隔。方寧聽著閻君說話,雖說有些愕然,但他畢竟是見慣官場的,很快聽懂閻君的言外之意,便也痛快應諾下來。




   「真認不出。閻君之能,方某欽佩。」

  沒有理會僧人與胡五的說話,方寧只是瞧著紀蓮,一邊感嘆著。

  其實他仍認得紀蓮。

  --方寧幾乎是過了奈何橋,就對僧人說了實話,表示自己無論如何都得求見閻君。只求大師為方某傳一句話,若閻君不應,方某便罷了;方寧笑著對僧人說,僧人瞧著方寧不像是故弄玄虛,便問他要傳什麼話。

  「煩請大師替方某秉知閻君,方某仍認得故人。」

  方寧說。閻君自然不信,但方寧都說到這個地步上,又由不得他不信。

  「方兄是怎麼認出孟兄的?」站在一旁的胡五,雖然滿肚子憋屈,卻仍好奇方寧一介凡人怎麼能認出紀蓮。然而,方寧卻只是搖搖頭。

  「認是認不出的。」就是閻君說了,紀蓮的臉還是那張臉,只是施了術,讓他們三人即使見著了,也認不出。但他認得紀蓮,又何止是認得那副皮相?

  「但我若閉上眼,只聽他說話做事,就能認出這便是他。」

  聽著他說話,就是聲音完全不同,也曉得是他;聽著他交代船夫辦事,聽著他與僧人對談,也聽得出是他。只是拿眼瞧著,便覺得陌生。而他幾乎是立刻決定,要相信自己的心。

  畢竟,沒有紀蓮的這幾十年,方寧能夠倚靠的,也只有漫長的思念。而或許也是因為如此,他腦中的紀蓮從未隨著時間消褪,只是益發鮮明。

  「那麼,就麻煩方兄了。」

  看著方寧接過船夫遞來的孟郎湯,按著胡五教的方式施作,僧人皺著眉頭,像是陷入極大的難題。胡五原先以為,僧人怕是猶豫著這其中的是非善惡,僧人卻道不然。


  和尚遊方多年,以為自己已經能夠不囿於皮相,渡應渡之人;如今想來,方檀越確實不是和尚可渡之人。胡五原先以為和尚還有話,等了一會兒,卻只見和尚一張苦臉越發地皺,甚至有些老相。此時,方寧已經施術完畢,也聽見這頭的動靜。

  「承蒙大師抬愛。」方寧笑道,「但方某--只想待在此處,看著清遠。」

  不是僧人能渡的,也就是替換掉僧人,方寧或許仍是應渡之人。但執著於渡或不渡,這就已經是著了相;胡五或許不懂,但方寧很明白,自己的所求其實要再簡單些。

  償了債,他與紀蓮之間,就不是生死那般遙遠,只是一條河的遠近。比起前世,實在是不能不知足了,方寧笑著說。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等著紀蓮發現,他其實認得他。



  而在紀蓮記得的事裡,這一日其實沒有僧人,也沒有方寧。胡五爺千里迢迢從臨水城趕回來,正好趕上他送過的那個小女孩重回輪迴。他坐在茶館前的長凳上,想著那一日小女孩乖乖地坐在桌前,喝下他送上的那碗孟郎湯。

  就像是他給三娘送的湯一樣。紀蓮想,還有溫佑與方寧呢,只是不知道還要多久。

  不過,他可是走了好長一條路的。或許再等等,那兩個人也就來了。  


(五)衛真


  在地府,駐守在冥河彼岸,配屬在孟郎轄下的船夫,其實是有些特殊的存在。

  世代相襲的閻君,憑靠的是血統的承續;由閻君延攬的判官,則是憑藉閻君的識人之明。冥河彼岸的孟郎,是將血肉替換成冥河的這一岸的土壤與河水,從此再也無法離開此地。而船夫,說穿了也就都只是純粹的亡者罷了。

  河這岸的船夫,沒有定員(通常是三十人上下),也不需要是何等樣人才能勝任。只要是債理了清,不願重入輪迴的,報請閻君簽准後,到茶館捺個手印就能獲得派任。唯一的限制大概就是一旦成為船夫,只有在百年時能夠辭任。也就是說,雖然孟郎從不為難人,但要辭任,就只能在擔任船夫的第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時。要問為什麼,別說孟郎說不清,就是孟婆都已經忘了,到底當初是因為什麼而立下這規矩。

  不過--通常成為船夫後,都會在河這岸待上許久。起先的一、兩百年,可能還想走;但到了第三百、四百年,大概也就疏懶了。只要是過了五百年的,通常就走不了。

  畢竟,重入輪迴後會碰上什麼樣的人生是說不準的。但在河這岸,這一日與前一日、再前一日,甚至是前頭數百、數千日,或許都差不了太多。不外乎是幫著孟郎點算亡者、開放或關閉奈何橋,或是接送來往冥河兩岸的各路神仙。略大一點的事就有孟郎擔待著,再大點的,就是由孟郎寫了文書,再給他們送交判官。這樣的日子雖然稱不上是神仙生活,但好歹安心也安穩。

  話雖如此,偶爾也還是會有船夫離任,選擇重入輪迴。孟郎通常也不問,寫了文書捺了印,由判官送交閻君核可,就能去領一碗孟郎湯。誰也不會去管多了誰、少了誰,畢竟會來當船夫的,多少都有那麼一點心事。



  「有新進船夫?」翻看著桌上的書信,紀蓮顯然有些驚訝。雖說當了船夫就能吃碗安穩飯,再也不用擔心要面對什麼樣的未知,但畢竟都得先償債;償了債的人,哪個不是迫不急待地想開展新的人生?也因為如此,這幾百年,船夫離任是有的(終於想通了)到任的則一個也沒有。如今總算補進了新人,卻是他熟悉的名姓。

  「是大人的故交?」送上書信的船夫,看著紀蓮皺起眉,大約也就猜想到,可能是個熟人選了這條路。要依了這位大人的性子,多半也不會願意讓人在河這岸蹉跎百年。

  只是,若閻君的批文已下,要能夠離開這岸,最快也就是百年之後的事了。雖說紀蓮臉上看不出什麼,但船夫瞧著這位大人的手指在櫃台上不住輕敲,便不多說什麼,只是一躬身、安靜地退出茶館。





  的確是故人,紀蓮心想,是他親自送過河彼岸的故人。

  他待在河的這岸已經好多年,除了他一直在等的人之外,也迎來、送走不少故人。好比說溫佑的親族、方寧的親族,以及三娘的孩子們。與他同樣出身自火槍營的舊日同袍──大約是殺業背得多吧──來得就晚點,在這地府待的時間也就長點。

  有些人憤恨不平,吼叫著自己是為了保護國家,為什麼還有老大一筆帳等著他死後清償?有些人走過長長的來路後,反而什麼都能看淡了。被我們殺的那些人,肯定也有爹娘妻子吧?一個死在他前頭的副將,一邊喝茶,一邊是這麼笑著對他說的。

  我殺了這許多人,害得他們的親人傷心難過,如今得償債來了;殺我的人,肯定也殺了許多人,想必也得償了債才能走。算起來也真是天道好循環,我倆誰都不虧。

  你倒想得開,他給副將添了茶水;副將誠惶誠恐地要站起身,卻被他按在座位上。走了老長的路來,紀蓮沒好氣地說,喝點茶水算什麼?不是這樣的,那個副將還是有些拘謹,我這生前死後,都勞煩將軍甚多,不好意思的。

  有什麼不好意思?紀蓮當時只覺得好氣又好笑,留著人聊了一晚,便趕著送人過奈何橋。那個副將一抬腳三回頭的,眼底有話,最後卻什麼也沒說出口。

  他知道那個人想說什麼。

  沒有人會在這裡久留。或者過橋去,或者喝碗湯、重新回到另一個世界。

  只有他,會永遠留在這裡。





  在這許多人當中,他其實記得衛真。

  要說理由,也確實是有理由。畢竟當年他身故後,便是由衛真帶消息給三娘。他的骨灰,也由衛真送回京城紀府。他其實沒有想過,衛真會為他、為三娘做這麼多。

  衛真--紀蓮還記得他的模樣。他升任提督武臣時,提拔他的恩師特地替他挑了一個副官。有鑑於他的體格纖瘦,恩師替他挑的是高大健壯的衛真。從那之後,衛真就幾乎是不離他的左右。

  不僅只是執行、傳達他的號令,衛真也負責保護他。甚至在他獲罪遠戍後,衛真也跟著他去了戍所。他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時,想的只有三娘,或許還有方寧。然而,替他收屍、火化他的遺體,把他帶回家的,卻仍是衛真。

  有感於衛真帶回了紀蓮,方寧在得勢後,輾轉讓衛真接任他提督武臣的位子。不過這的確是方寧會做的事,那時已經成為孟郎的他只是這麼想。他知道衛真婉拒了方寧幾回,選擇退下來過老百姓的日子。但只有這個位子,衛真怎麼樣都不會拒絕,而方寧絕對需要一個可以相信的人。

  這挺好,他想。方寧肯定會照顧衛真,一直跟在他身邊的人最後能夠有好的出路,他也就不再擔心其他多的事了。

  然後,他幾乎是忘了衛真這個人。





  直至衛真也來到河的這一岸,紀蓮才又重新想起這個老部下。

  將軍……?看見他,衛真起先是有些不敢置信。他則已經送了幾個舊識走,衛真也來到這裡,他也只是揚了揚眉,你也到時候了?

  「是,屬下終年七十五歲。」

  仍是謹慎守禮,衛真就是欣喜於能夠重見紀蓮,也一如在世時那般穩重。來路長了點,但終究是走到這裡了。衛真說,將軍想必走了長路,屬下才有幸在此仍能夠追隨將軍左右。

  我啊,說來話長了。紀蓮並不打算解釋太多,只想著這畢竟是跟過他的老人了,什麼都重要不過趕緊讓他無牽無掛地轉世投胎。但--與他記憶中的衛真多少有些不同,眼前的這個漢子,可說是軟硬兼施地套出他之所以在這裡的始末。



  但那又有什麼?紀蓮想,這是他的人生,他做的選擇。衛真也是懂他的,多的一句也沒說,而是爽快地過了奈何橋,由胡五爺替他結帳清算。

  但紀蓮沒有想到的是,衛真會在了了帳後,自願成為船夫。閻君與胡五爺,居然也就這麼一聲不吭,簽准了衛真的文書。





  而要說到為什麼會簽准衛真的文書--閻君實在是有大把的牢騷與委屈得發。

  雖說原來按照慣例,償過債的亡者要是遞出文書,表示想當船夫,這就是問過幾句話,閻君簽准就能放行的事,但這一回卻大不相同。

  錢塘龍君聽到的說詞是這樣的:有個亡者在把自己的債清後,請求成為船夫。閻君一反常態沒有簽准,只交代了牛頭馬面把此人送去轉世輪迴;這個亡者大怒之下,竟然大鬧地府。其實一個亡者的的力量有什麼?但聽說這個亡者的怨氣之重,甚至是驚動了判官親自出手押人。

  能讓胡小五出手,這亡者肯定有意思。錢塘龍君沉吟了一會兒,便寫了信給閻君,意思是若你那裡容不下此人,乾脆送到我這兒來吧。向來都喜歡耍賴了事的閻君,此時卻只是恨恨地閉著嘴。

  這個人,他留不得,卻又不能隨意送走;但要是所請照准,河對岸的那位肯定不樂意。再說了,他這閻君欺瞞那一位的事可多,萬一此人叨噔些什麼話出來,那一位會幹些什麼傻事都難說。但要就這麼一五一十說給錢塘龍君知曉嗎?

  他這閻君的臉面得往哪兒擺!

  胡五爺是把人制住了,但看著閻君自食惡果,也就只能搖搖頭。



  這亡者,自然就是衛真了。閻君與胡判官幾回蒙騙孟郎,在這地府的確不是秘密,衛真有心探詢,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紀蓮遭歹人誆騙,需得永留冥河彼岸,這讓衛真怒不可遏;但得知自己能夠選擇成為船夫,繼續追隨紀蓮左右,他卻又覺得慶幸。

  誰希罕什麼輪迴?他想,若能夠永遠追隨紀蓮左右,這地府便是他唯一的極樂世界。





  然而,雖說胡五爺確實是制住了衛真,卻攔不了衛真沖天的怨氣。瞧著衛真甚至隱隱已有成魔之勢,胡判官只得轉頭試著說服閻君,不如就把此人交託與錢塘龍君吧。

  先不說斬妖除魔原來就是龍族的差使,像是衛真這樣的,若是勸服不了,又沒有即時撲殺,別說是他這個判官,就是閻君都逃不了天罰。他做為判官,又是狐族、龍君麾下出身,提出這樣的建言是理所當然之事;閻君採納這樣的建言,更是天地之幸。胡五爺、胡判官、胡識謙幾乎是嘆著氣,一邊拿出渾身解數、盡挑著好話說,才總算哄好了閻君。

  閻君好不容易點了頭,胡五爺又循著胡四爺的門路,請來赤霄押人。衛真自然是不願走的,直到胡五爺對他說了一段話。

  「你若成魔,這天地之間是沒有容你之處的,龍君也必定傾力將你斬於赤霄劍下,讓你灰飛煙滅。而我,也只能再去修改紀蓮的記憶,讓他永遠記不得你。這是你要的嗎?」

  「跟著赤霄走,去龍君帳下待幾年,把你的戾氣壓一壓。你再回到此地時,我一定說服閻君,讓你成為紀蓮的船夫。」

  胡五爺說。被禁錮住的衛真,起先並不願意相信胡五爺,誰知道你會不會騙我!?衛真當時只知道--他要到河的那一岸去,去找他想了太久的那個人。感覺起來,他似乎只要讓那個意欲衝破某一層界限,他就能夠得償所願。不需要再分隔兩地,甚至、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我沒有辦法說服你相信我。」胡五爺很乾脆地說,也是的,他要拿什麼跟衛真談?堂堂地府主宰,答應了紀蓮的事沒有一項做到,能拖就拖,能賴就賴。而他呢,還幫著閻君幹這些事。真要說起來,他的確沒有任何憑據能說服衛真,相信他。

  「但眼下你只能信我,賭我言而有信。」

  胡五爺說。然而,就像是意外於胡五爺的坦然,衛真停頓了一會兒。





  衛真在錢塘龍君帳下待了近三百年才離開。

  雖說是赤霄帶的人,但一則衛真只是一介人魂,一則又是個面生的,龍君帳下的幾個將領起初確實是沒給衛真好日子過。但衛真畢竟是跟著紀蓮一刀一槍殺出的地位,在世時也時時刻刻惦記著手上的工夫;再加上赤霄有意無意地把紀蓮的事說出來,衛真也總是悶頭做事,並不給人添麻煩,也就三、五個月,這些原先就性格單純的將領們,便放下了戒心、與衛真稱兄道弟起來。

  就不能把那紀蓮也弄來龍君麾下?甚至有人這麼說--待在閻君那樣的人底下有什麼好的?倒不如都延攬了來,咱們也瞧瞧春外造的火槍有多厲害!另一個便訕笑著,罷唷,涇河龍君都差點在春外造的那火槍下魂飛魄散,你小子比涇河龍君又如何?看著兩個將領幾乎要為此下校場分個高下,衛真也只好苦笑著拉開那兩個人。

  將軍不會離開冥河,他說。其中一個將領說,不就是血肉嗎,再換換不就行了?龍君對這個不在行,但春外肯定有法子。衛真卻只是搖搖頭。

  『不是不能離開,是將軍不願離開。』他說。

  是啊,怎麼能離開了?他的將軍,記掛著三小姐、溫相國,想著自己是欠了方相國的。就是這些念想,也足夠把他綁在冥河的那一岸。換過血肉,說是閻君的詭計,但他想了又想,終於明白過來。





  冥河那一岸的看守人,換不換就是閻君的一句話;但要是換過血肉,就是換了新的看守人來,將軍也能夠繼續待在那裡。

  他的將軍有的是個死心眼,從來不懂變通,也從不願意妥協。他所想望的,始終也就只有追隨將軍左右。





  他花了近三百年,才收起自己的戾氣;但龍君說了,他曾一度幾近成魔,這無可改變。這個印記會永遠銘刻在他身上,一旦他沒有克制住自己,會比任何人更容易跨過那條界線。

  『若真有那麼一天,孤必定親自送你上路。』

  但望不必有這麼一天,錢塘龍君說。衛真則只是深揖到底,他沒多說什麼,只是把龍君的這句話深記在心。





  「你怎麼就這麼死心眼呢?」

  幾乎是要把船夫文書看出一個洞來,好半天紀蓮才嘆出那口氣。胡判官的手筆,自然不會有什麼疏漏。這下可好,真的得等一百年才能把這傢伙送去輪迴啦。總算是一揮手,讓衛真落座。紀蓮原先想著得斥責衛真,但看著他數百年不變的憨直溫馴,又隱隱有些內疚。

  「我也不是小孩子了……百年後你就去投胎。這麼耽誤著,萬一走不了了怎麼辦?」

  聽著紀蓮絮絮叨叨,衛真照例只管附和。他看著眼前的紀蓮,小心翼翼地掩飾自己的內心的雀躍--終於,他又能追隨他的將軍左右。

  衛真想起了他們剛到邊疆戍所時……他是唯一一個跟著紀蓮到戍所的,其他的人,要不不願往、要不有家累。紀蓮向來不愛給人添麻煩,原本誰都不帶。是他自己硬是跟著,也不管革職不革職。一直到戍所,他的將軍還趕他不走,才終於撂開手不管。

  到時候回京了,就把你調別營去。他的將軍總這麼說,叫你不聽話吧,沒好聲氣地。他也總期待著將軍重返京城。但在戍所的時日久了,有時他也會想,其實回不回京城,似乎也無關緊要。

  沒有京城的繁華,也沒有似錦前程。只有黃沙、敵人,與不齊整的隊伍。很苦,衛真有時也心疼他的將軍;但想著這裡沒有方大人,也沒有溫先生、就連三娘子也在千萬里外,只有他一人陪在將軍身邊。

  他只容許自己保有一點點慶幸,多一點都不行。



  「屬下跟隨將軍左右。」

  他聽見自己的聲音。穩穩重重的,只是平鋪直敘。知道了,紀蓮只是擺擺手,滿腹心事地站起身。衛真曉得,按他這將軍的秉性,想必是已經開始盤算該如何為他向胡五爺說情,請閻君高抬貴手,讓他能夠早一日重歸輪迴。

  但衛真心知肚明,胡五爺必然千方百計推託此事。思及至此,他也終於安下心來。

  他站起身,準備要回到紀蓮身後兩步,只有他能容身的位子上。





  在那之後。

  河對岸的地府,像是什麼也沒發生過。河這岸的孟郎轄下,則多了一個船夫。

  這個大個子話不多,有點憨憨的,但從來都與人為善--乍看之下是這樣啦,幾個待老了的船夫只管目不斜視,當做自己什麼都沒察覺到。

  大概也就只有孟郎會被瞞過去,船夫六子是這麼想的。看著眼前的碼頭,他想起前些日子剛辭任船夫的十五。

  喝多了,瞧著孟郎與衛真都不在(這一天,做為主官的孟郎,特別把茶館留給船夫們喝惜別酒)十五就嘟嘟囔囔起來。比起那兩個人來,我這點事還能算是事嗎?我躲在這裡算什麼?像什麼樣子?老子就去償那筆債,怕什麼!

  是啦,要是撂在那兩個人面前,似乎多大的事也顯得小。不過他與十五不同,從來不與那兩個人比拼傷心(傷心從來都是自己的,就只有十五那傻瓜連這都攀比)。所以他還在這兒,還是日日看著人來人往,看著這些神仙裁度著世局變化。

  也看著每隔一個百年,孟郎就發著脾氣要趕人;衛真起初還得找地方躲,等風頭過了再回來。幾個百年過去,孟郎都要有點無可奈何了--你老賴在這裡做什麼呢?就最近這一個百年吧,他們聽見孟郎嘆著氣,也能想像到衛真一臉照舊的逆來順受。

  河這兩岸,大概沒有人不曉得衛真為什麼留下來,六子心想。就是原先不懂的,這麼幾個百年看下來,大抵也就懂了。但就是他們的孟郎、孟大人,這麼幾個百年居然也能一點沒察覺。

  「六哥。」

  想著這人,這人可就到了。站在碼頭邊的六子轉過頭,看著衛真走上前來。

  「大人尋我們,說是錢塘龍君派人來傳話,明日過河,尚有七位龍君同行,我們幾個先議一議。」

  「曉得了,我交代幾句話就回茶館去。」

  八位龍君都要過河會議?想必是要在人間降災吧。六子轉過頭,叫了一個兄弟說話。當他再轉過頭去時,孟郎也已經走出茶館,像是在說些什麼。

  他看見衛真原來還是一步一步走,但看著孟郎走出茶館喊他,便加快腳下步伐,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