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這邊先自首,講什麼語言活化還是流動之類的,大概直到一年前我也是持這種自欺欺人的論調,真的是很慚愧。支語不適用這種想法。

現實就是,簡中正在覆蓋然後企圖全面取代台繁。
現實就是,你退一步他進兩步。

之前我抱持著天真的態度以為這些東西就是娛樂嘛無害的,看過就算了,講完就算了,反正看得懂嘛反正大家都是中文嘛,這種想法跟很多人一樣。

所以這些事情發生了:

麥當勞貼在牆上的海報使用支語。
探索頻道的節目字幕使用支語。
百貨公司裡孩子們玩的遊戲台使用支語。
蘋果店所有平板和電腦介面全是支語(切換台灣模式明明很快)
我鄰居買給學齡前後小孩的玩具教具使用支語。
連鎖大賣場門外和貨架上大辣辣地陳列的設備和貨品使用簡體中文。
商周網站直接拿微信公眾號的文章,
簡轉繁之後就發佈完全不校正支語。
出版社把對岸書籍簡轉繁之後,直接拿來賣當然是滿滿的支語。
大型媒體下標用支語。
自媒體也用支語。
內容農場帳號搬運梗圖支語。
台灣民代大辣辣地對選民講支語。
google網頁翻譯也給我支語。
X翻譯也支語,IG翻譯也支語
(這兩個時有時無不一定)
有時候用關鍵字要找台灣中文的網站都要先過濾掉前排一二十個。
沒人糾正沒人在意的情況下難怪到處是支言支語。
這些東西正在消解台灣原有的語言環境,當所有特色被消解到只剩下台灣兩個字當作空殼之後,就沒有招架之力了,這不就是以前香港遇到的情況嗎。

我就不提抖音小紅書了。
光是滑微博,看B站,追星,打遊戲,看漫畫 看小說,看同人,裡面都是支語。使用沒關係,我也會用,但是很多人沒有辨識能力,很多大人每天接觸這些東西,逐漸喪失識讀能力,講話聊天都一股支味了,何況是大腦詞庫正在建立中的小孩跟學子。

那些熟悉的,能反映台灣語境的生活用詞不見了。

這怎麼會沒關係,怎麼會是無害的? 商人今天會為了節省成本直接簡轉繁不校對,那明天就會直接用簡體字出版,反正大家都覺得看得懂,沒差嘛。他們就是利用人心貪圖方便來鬆懈警戒。
『黃仁勳』以後都寫作 『黃仁勛』
『傅崐萁』以後都寫作『傅萁崑 』(哏)
『遊戲』以後都寫作『游戲』
『林俊傑』也當『林俊杰』很久了
以後辶字旁直接下水,這個字我們不要了。
『到此一遊』是 『到此一游』(愛游多遠游多遠)
勳也不要了,傑也不要了,
反正看得懂不是嗎?

簡體字不只是筆劃簡化而已,
很多字直接消失了 。
台灣的詞也正在消失。

這甚至不是龜毛摳字眼的問題,因為字詞的改變,會使句式結構發生變化。由於對岸經過文革打殺批鬥各種知識份子,造成後來他們的用語習慣是比較俗淺的,文句即使經過簡轉繁之後語感跟我們的落差還是很大。

我們語言經歷的歷史脈落早就完全不同了,選擇以中國用語替代台灣用語,就是在退讓語言空間,將主動權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