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 Ⅲ【問罪】 『別忘了,你是能被取代的,阿圖姆。』 『你還能待在這裡,不過是你擁有身為道具的自覺。』 ──被帽沿投下的剪影模糊了面容的男人如是道。 倘若只為達到辨別謊言的目的,人類以自豪的智慧與工藝,發明出「測謊儀」此一工具。 有別於曖昧不明的直覺或自由心證,抑或受限於個人天賦或經驗的累積,透過觀察客觀的生理指標,依循科學家提供的數據分析結果,便能判斷受測者言語的真實性。 令「識別」的能力不再係某人威權的展現,甚或嚇阻罪犯試圖以謊言進行辯駁。 雖說未能作為定罪的唯一依據,但仍掀起足以橫掃各界的巨大風暴。 然而,一面創造出支配他人之物,一面向其發出挑戰,是深植於人類這個物種本能之中的通病。 如同過去面對敵人時的標準流程,接觸對方、調查對方、解明對方,最終制定一套應對策略。 理解測謊儀的判定原理後,人們得知透過控制微表情與生理指數,便能左右測試結果,於是紛紛接受哄騙機器的訓練。 當識別謊言的機器亦不再絕對,試問:人類與機器的差別為何? 機器無法被怪罪,因為那份責難會投射至操作者身上,又或是被測試的對象,於某人的身或心劃下深刻傷痕。 只是血肉之軀受了傷,如若未能得到休憩及治療,將會因潰堤的痛苦崩解殆盡。 ──但如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存在,就能輕易被責難。 合理與不合理、悲傷與憤怒、無能為力與憎惡,那令人類發苦的種種,對俗世超然的存在(神明)而言,想必連足邊的塵埃都算不上。 因此,那樣的存在(意識)可以盡情地被問罪,把痛徹心扉的諸多情感,傾訴於那不懂人心的意識,移轉日夜折磨著心靈的強烈痛楚,從而獲得解脫。 『阿圖姆……』 「阿圖姆!」 金髮青年踏著輕快的步伐朝他走來,那人臉上的張揚笑意驅散了廊間冷冽,「下班、下班!我帶你去朋友新開的餐酒館,全品項打折喔。」 黃金眼眸望向電子螢幕顯示出的地址旁,灰暗的街區名稱,他下意識地按了按收於大衣內側口袋的物品。 物品主人最後的釋然笑意浮上腦海。 半响,阿圖姆一如過往那般,頷首道:「嗯。」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rBPpJkXLKd0cwHliJs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