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前幾天看到新聞說,被寄予奪金厚望的美國女子體操選手拜爾斯(Simone Biles)因心理疾患退出奧運,最終美國在團體項目拿下銀牌。當下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嗯嗯就因傷退賽嘛,很遺憾不過這樣也好,沒什麼好硬撐的。能說出自己心理狀況很不容易。

接下來幾天逐漸看到輿論似乎不這麼想,許多人攻擊她,不早講啦、自私啦、拋下隊友啦,奇怪了他隊友都支持他到底旁觀的人是在喊什麼燒。甚至有莫名其妙的傳言說他是懷孕了。呃但他有比跳馬欸,跳的時候發現狀況不對落地不穩之後跟隊友說要退賽的,所以是覺得他在落地的瞬間驗了孕,然後立刻告訴隊友說抱歉我要保護寶寶?

我不禁懷疑是不是因為心理健康在許多人心目中仍然不屬於健康的一環,或者心理疾病不是疾病之類的。如果他今天是跳馬落地時摔斷腿骨,還會有人質疑他退賽的決定嗎?

此前我對體操一竅不通,以下是稍微做了一點搜尋的結果,若有錯誤還請指正。總之我發現了體操不是跳跳舞拉拉筋很美很美而已,而是跳很高摔很重一不小心就會慘兮兮。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的有過這麼一個剛滿20歲的女性選手,在1980莫斯科奧運開賽前兩週,摔斷了脖子,從此四肢癱瘓,終身臥床。

這名女性名為Елена Вячеславовна Мухина,英文拼成 Mukhina或是"Muchina”,下稱Mukhina。蘇聯人,出身普通階級,五歲時父母就過世了,由祖母帶大。Mukhina從17歲開始拿World Cup高低槓、平衡木金牌,18歲在World Championships一口氣拿三金,19歲時歐錦賽繼續奪金,但接下來腿骨折因此沒有參加當年(1979)的歐錦賽。

我們知道骨折需要的就是休息,等他長起來。壞在壞在接下來1980年要奧運了,還是莫斯科主場,他的教練 Mikhail Klimenko非常非常想要成為奧運金牌教練。於是他直接拆了Mukhina的石膏,逼他回去訓練。拆了石膏的Mukhina連走都走不好,照了X光,骨折還沒有癒合,於是他們送他住院去動手術。第二天,教練出現在病房,違反醫生的建議強行帶Mukhina出院,迫使他打著石膏繼續訓練。

並且,為了奪牌的野心, Mikhail Klimenko並沒有調整Mukhina動作的難度。在他的要求中,有一個地板項目的動作叫做Thomas Salto,托馬斯空翻。這是靠身體的力量跳出足夠高度,利用滯空時間做出後空翻(salto backward)與扭轉(twist),下來的時候是頭朝下的,要用雙手去撐。Mukhina除了骨折沒有好,訓練過程中又累積了更多傷害,最終在莫斯科奧運開賽前兩週,練習托馬斯空翻時落地失誤,下巴著地,折斷了脖子,再也站不起來。而教練 Mikhail Klimenko則是速速帶著孩子搬去義大利安享晚年。托馬斯空翻持續造成眾多男女選手的傷害,但還是拖到了12年後才在女子項目被禁止,男子項目則是直到2017年才被禁止。

如果當時Mukhina沒有帶傷備賽多好。他摔斷頸椎時才20歲,就算不出賽,下次奧運時24歲,還有機會。但整個國家隊不接受他的抗議、不相信他的傷勢,最終釀成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如果41年後自由世界還是不能接受運動員因自身傷病退賽,Mukhina身在蘇聯,要面臨的壓力想必是更大吧。其實只要想像萬一Biles是中國人會被網民罵得多慘就好了。當然Biles並沒有骨折,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兩個事件並不能並舉。這就該來談談到底Biles面臨的心理疾患是什麼?

很多人提到Biles曾遭受美國體操隊醫Larry Nassar的性虐待。Larry Nassar在2017-18年因為性虐待數百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被定罪,目前正在服刑。Biles是唯一公開指控Nassar後仍然出賽的奧運選手。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肯定也對Biles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但回歸他對記者的發言,光是這件事情還不足以令他在奧運止步。

他有“twisties”。

Twisties我目前看到最傳神的翻譯是「空中失感」,既然體操選手要在空中轉圈圈,維持身體的定向感、本體感覺就非常重要,要知道自己身體每個部位現在在哪裡、往什麼方向,否則會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安全落地。空中失感會導致選手失控、做出多餘或不打算做的twists or flips。也有人用”mental block”(心智阻斷)來形容這個現象。

根據BBC報導[1],當Biles說出”twisties",體操選手們就知道事情很危險了。報導引述2016年里約奧運英國選手Claudia Fragapane發言,他自己也曾經在經歷mental block之後摔落,頭部與頸部著地,導致腦震盪。而他說,他可能會癱瘓的。

我們知道摔脖子真的可能癱瘓的。

接下來,引用Yi Ni Lin的評論[2]:

時間回到7月27日,當Simone原本預計在跳馬項目中做空中轉體兩周半結果只做了一周半後,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跟不上心理,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於是她選擇退賽。賽後的記者會上Simone 說在上場前的熱身她的身體已經開始顫抖,她從來沒有這種感受,雖然強硬的上場但結果告訴她:No,她不該繼續。她不想冒著讓團隊失去奪牌機會的風險,因為她知道她的隊友們為了這一刻也歷經了許多艱苦的訓練,疫情這漫長的一年中她們也承受了很多壓力,她並不想讓隊友失望,最重要的是 – 她不想失去對體操的喜愛,她知道如果再繼續勉強自己,她將無法像以前一樣的享受體操。「我不像以前一樣的相信自己,也許是因為年紀增長讓我做動作時有點緊張。」賽後她這樣和記者說,「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大家比賽,而不是為了自己,這讓我很受挫,好像自己最愛的事被奪走。」



引用結束。

我在想這些事情到底代表什麼。當然,Biles領國家的補助、受國家的栽培、占了奧運代表隊一個缺,可是這就代表他要在身心失衡的時候繼續奮戰到底嗎?對,他跳馬落地失誤的時候身體沒有真的扭傷還怎樣,但這已經代表他接下來可能會受到更多身體的傷害了、再加上他已經承受的心理傷害,這些能不能是喊停的理由呢。我承認背負團隊榮譽的時候不能只想著自己,但我們又能用團隊的名義要求一個人犧牲自己到什麼地步,到Mukhina那樣癱而後已嗎?然後再頒給他獎牌、跟他說「謝謝你為了團隊榮譽的付出」?(對,蘇聯在她摔癱後沒有道歉,而是給了他獎牌)

好啦我猜很多批評他的人可能不知道空中失感是什麼,看到他退賽就立刻以自己的觀念批評了。但運動是很專業的事情呀,雖然奧運很好看很熱血,可是如果選手做出了什麼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的事情,能不能先試著去了解、設想一下對方的緣由呢?我們是人欸,又不是奪牌機器,奧運奪金大家都很開心啊,但選手的傷是他的一輩子。

支持Simone Biles !

[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7986166

[2] https://medium.com/@momoko10020/%E5%A5%A7%E9%81%8B%E7%AD%86%E8%A8%98-simone-biles%E7%9A%84%E9%80%80%E5%87%BA%E4%BB%A3%E8%A1%A8%E4%BB%80%E9%BA%BC-145ecf635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