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數人持鏡,有成魔者,亦有不成魔。
魔非映照而來,乃造也。


鏡子是迷惑之器,但它所照映出的並非原本的魔障,而是過於沉浸其中時,讓人迷失了自己,製造出魔。


故鏡可瞥見,不可久視。

唯有一片澄淨清明,便不會被鏡子迷惑而心生魔障。





#






眼前的邊疆與地界線條精美,一些地點畫上相應的建築或自然景觀,即使是瞥見都能感受其中的色彩細膩。這張手繪地圖不小,空白處詳盡描寫了各地的氣候與地理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另外兩本書暫時擱置在地圖旁,一本是神話生物圖集,另一本翻開的是注釋本。

只見秀麗字體躍然紙上,那頁如此寫道:


歿,終也。
從歺聲,歺殘骨,本義死;通「刎」,為自殺之意。




歿鳶。

這片土地的名字是死去的鷹。






少女握著筆,試著用毛筆勾勒出歿鳶地區。但從她僵硬的手指姿勢與生澀筆法來看,要完全熟練尚需一段時日。


有人告訴她,了解地域的最快方式是親手描摹一次。若一遍記不住,那再繼續畫下去,直到每寸細節瞭如指掌。




少女在學習目前所能觸及的一切事物。
道德、知識、人際。

甚至包括自己。






正在紙上繪出墨橫的筆尖停了下來,那雙握著筆桿的手頓了頓,最後將毛筆放下。白玉似地手收攏進袖袍,那青竹色的布料一陣窸窣晃過,來到了鏡子面前。


她安靜地與自己的鏡像對視──這是少女第一次仔細地審視自己。尚未建立審美觀念時是不會對容貌有美醜之分的,她只知道,這是「我」。




艾。

聽說這是她的名字。



不知為何,有種直覺「過去的艾」不喜鏡子。事實上若非自己提起,這個房間原先是沒有這項器物存在的。




為什麼呢。

鏡中的少女露出困惑的表情。







這具軀體是人偶。

她伸出手,用指尖輕觸鏡面,能感受到一絲冰涼。雖然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為了能待在這裡、待在那個人身邊,還有許多東西必須學習。


少女想起了他的容貌,人們稱其為「歿」,是這個國家的君王。


「真的是這個名字嗎⋯⋯」


不知為何,她總覺得對方不應該是叫這個名字,他也不曾如此悲傷。


為什麼呢?

是不是越了解「艾」,這個問題就能擁有解答。






#






生命是集合物。



色、受、想、行、識,乃五蘊。

一個人就是由這五種集合物構成,一種生理組織,和四種精神性的心靈活動。倘若失去其中一蘊,便是非生物般的存在。


一個人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而非獨立自存的個體。

由嬰孩到少年、中年,直到老年,作為色蘊的生理構造不停地改變。至於其餘四種集合物──受蘊、想蘊、行蘊及識蘊,都屬於心靈活動,每一種心靈活動都處於變化當中,即使前後只相差一秒,情況也有改變。



即是說,一個人並非永恒不變的個體。

如此一來,五蘊和因緣和合、無常變易的關係自是密不可分





#






嚴楚發現符艾開始戴著手套。
女孩的手掌很小,黑色布料包裹顯得五指越發纖細。寬大的衣袖與長裙遮掩了一切非人的痕跡。

除了臉頰上兩道因銜接而無法密合的痕跡外,從外觀上來看符艾與尋常孩童無異,可這也隱藏不了她是人偶的事實。


只要對方還能陪伴在自己身邊,他不會在意這些事,可不代表符艾對此沒有任何感想。
又或者,等到他登基後,怕是其他人對此會有非議。



「楚君。」

聞聲,他抬起頭,一眼便看見嬌小的身影朝自己走來。符艾懷中抱著幾朵蓮花,粉瓣貼在頰邊,剛好遮住大半臉龐。

「您看,今天開的花很美。」她說。「看書累的話偶爾抬頭看看花,心情會很好。」


嚴楚先是詫異地眨了一下眼,接著才露出笑容。

「小艾,謝謝妳。」

他接過女孩一枝枝拿給自己的蓮花,一邊問道:「小艾最喜歡什麼花?」



「最喜歡的?」

「嗯,這樣下次請人直接準備就好。」



看著符艾煩惱的模樣,嚴楚先前的陰霾散去不少。他轉身將蓮花插入白瓷瓶中,便聽見一聲細軟地、像是喃喃自語的話語。


「⋯⋯很小,有黃色花蕊,很漂亮的白色樹花。」



她沒有忘記。

嚴楚想,那個房間應該是符艾最想忘卻的記憶,可她還記得自己曾經送去的白梅。




「這樣啊。」
他沒有轉身,聲音依然平穩。「等冬天來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去摘吧。」



這是什麼感覺呢?
本以為已經錯過花季,沒想到回首望花處,花未凋零。

而心存慰藉,永不凋散。






#






符艾正在讀嚴楚送給自己的書。

是本記載神話生物的書籍,內容有趣、種類豐富,還有圖片參考。上次談天時說到自己想更有效率地習字,於是嚴楚推薦了這本書給自己。燭光微微搖曳,平時早已犯困的符艾如今卻十分專注,這是她第一次知曉神話的有趣之處。


唰。
又翻過了一頁。


圖片是一隻形似雉鳥的生物。





白鵺,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這是古時候的神獸,能判斷人的善惡,被它認為是善的人會得到鵺的保護。而如若不幸被判斷為惡,鵺會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將其殺掉。



「這個字怎麼唸⋯⋯鶴?蔦?」符艾苦惱地翻閱擱在一旁的注釋本,這樣學習確實有趣,但有些字實在艱澀難懂。「原來和夜的唸法一樣,好難的字。」


她細細讀過注釋本,發現鵺在這裡有單獨的解釋。


鵺是連接黃泉與人世的「虛空之魔」。

牠的叫聲極為悲戚,因此也被當作召魂鳥。若有人靈魂出竅,便可以利用其力量把飄流在外的魂魄召喚回來。




鳶也是鳥的意思。

符艾想著,楚君將來是歿鳶的君王,如果把其他人當作鳥來看,楚君會是鳳凰還是鵺呢?



「可是書上說白鵺會殘忍的殺死壞人。」她歪頭苦思,覺得這個問題比起字該如何唸難多了。「楚君很溫柔,不太像會這麼做的人。」



讓鵺來當歿鳶的守護靈好像比較合適?






符艾看著桌案上的花瓶,那盛綻的白梅是這佈滿符文和陣法的房間中最有生機的色彩。


「下次楚君來的時候,再問問他好了。」










註:

(1)處境:X(禮物)
代表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愛與付出當中給予生命。與愛、包容、錢財有關係。
它通常指得是某種「合作關係」,可能是事業的夥伴、愛情的伴侶關係等。  深層意義為接受者必須對賦予者付出相對的義務,這是一種契約關係。

• 因緣和合:
說明宇宙世間人生,是結合各種條件而存在的,彼此都有相互依存的關係。一旦缺少「緣」,諸事難成,因此「緣」很重要。



(2)行動:ᚺ (冰雹)
讓生命進化的能量,當生命出現需要改進的時候,能夠激發一個人成長的動力。
意味著崩壞、限制、延遲、分裂、阻礙,是不可預料與突發性質的。在這個時期,任何計畫都會因此而被耽擱。雖有警醒之意,卻也同時提醒這是一個需要沉思與緩下步調的訊號。 遭逢考驗時,慌亂的前進或者是憤怒地作出決定可能會導致事情進展變得棘手與複雜,此時沉思與寧靜是你最需要的。

• 無常變易:
一切事物是因緣所生,漸而敗壞,故曰無常。



(3)結果:ᛗ(人性/自我)
愛情、親情、友情、各種珍貴的情誼,感情的交流、道德等。
人性符文有「互相依存」的意涵。人不能單獨生活,情感的交流是對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可同時顯露人類需要與他人交流卻得獨自面對死亡的矛盾性,這個符文代表人類的智慧、語言、計畫,以及我們支配環境的能力。

• 五蘊皆空:
不論情緒感受、取像、意志活動、感知和認知作用,每一種心靈活動都恒常處於變化當中,前後只相差一秒,情況已有改變。即是說,一個人並非永恒不變的個體。五蘊皆空不是說五蘊不存在,而是說五蘊恒常處於「因緣和合」及「無常變易」的性狀之中。



(4)傀儡謠
一日一夜無月照,仍聞鵺鳥啼悲愴。
回首望花處,花未凋散。
似歡盡意闌,我心恓惶。

諸神集新世,曉來鵺鳥啼。

花開花綻,是祈是禳。
悲哉吾身,生居人世。
夢魂已斷,含恨凋散。



(5)霏々刺々

數人持鏡,亦有不成魔者
白話:許多人照鏡子,有成魔者,也有不成魔者(駐:鏡子乃迷惑之器)

非魔映照而來,乃造也
白話:並不是鏡子把原本的魔映照出來,而是過於沉浸其中,讓人迷失了自己,製造出魔來

亦即鏡可瞥見,不可久視
白話:因此鏡子只能偶爾喵一眼,不可注視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