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什麼時候櫺葉就這麼活靈活現的?怎麼開始構想清楚故事脈絡的?

  誒這個……櫺葉的情況可能比較論外一點吧,畢竟是我自家原創的子世代,所以就是從我家那兩位OC的基因排列組合以後,加上他們的教育(和一些原創棚的裡設定)調和,思考這孩子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當然還要放一些「我想寫這樣那樣的故事!」的意圖當調味料,然後櫺葉醬就蹦出來了。
  但是真正和她變熟可能還是在寫完〈天正安土〉她衝進錯誤歷史的安土城幹掉織田信長以後,畢竟最開始有刻意地只描寫他人眼中的櫺葉而非直接描繪櫺葉本人,直到天正安土才首次寫她的內心戲,雖然也沒寫太多就是了。
  寫完以後覺得埋在她外放的光屬性之下的那份本質的異質性真的是、好喜歡呦。然後即便是有著異常的本質卻還是長成太陽一般溫暖可愛的孩子,她媽咪真的好會教小孩喔……大概有著這樣的想法吧。所以這次藉著出本大寫特寫以前不敢描繪出來的、更深層一點的櫺葉,我真的覺得很開心!
  至於故事脈絡的話,問就是沒有!因為我一開始寫刀審的故事本來就沒有要寫一個完整長篇的意思在,就只會是一個事件一個事件短篇、中篇這樣子地寫,頂多設定這個事件要呈現的東西是什麼、戲裡和戲外的目的是什麼?
  窗中景整體來說是都是偏向寫一步是一步,留好適當的空間,有空有靈感就回頭補個事件上去逐步填實的狀態。
  我這個人基本就是靠著感覺在創作的,寫著寫著突然福至心靈「好的就這樣來寫吧!」寫完後重讀「咦我是怎麼想到這樣寫的?」「誒怎麼會用這些詞彙描寫啊我認識這些字詞的嗎?」的情況層出不窮,或者說根本就是日常,所以我都說自己是通靈型創作者,靠著大宇宙意志傳送的電波在創作的。
  故事的架構呀脈絡一類的,通常都是鍵盤敲一敲,在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的,有那裡好像怪怪的就邊寫邊調整,只要自己閱讀起來是舒適的就算成功,並沒有特別思考什麼,我並不是專業的創作者,會特別在意的恐怕只有角色的行動究竟合不合理,我期望發展的情節是不是他或她會做出來的事、說出來的話,有沒有哪邊扭曲掉了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