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震當下,電力系統的關鍵三分鐘
台灣的電力,在地震的當下,最高時有8部機組解聯。
電力平常以 60Hz 的頻率供電,如果出力不足,系統頻率就會降低,頻率低於 59.50Hz 連續超過 50 秒,系統就會開始解聯,這關鍵 #50秒就是系統的極限,撐不住,兵敗如山倒,機組陸續解聯,只能用分區停電避免全台大停電。
大地震之後,三部機組跳機,系統損失 3200MW,相當於 3.2 個原子爐。
系統頻率直接掉到59.46Hz,瞬間頂上的是儲能系統,讓系統撐過第一擊,但還需要更多的兵力。
幸好,當時抽蓄發電處於抽水狀態,立刻停止抽水,系統頻率回升到 59.7Hz。
接下來三分鐘內,陸續有機組停機,系統兩次掉到 59.5 Hz 以下,但抽蓄系統離開抽水模式以後,改以放水模式放電,加上平時備而不用的水力發電,兩次把系統頻率頂了回去。
平常這時太陽能開始全力供電,系統調度員必須小心的減少火力輸出,是上午的忙碌主要原因。
但當需要更多電力頂上的那個關口,台灣太陽能高達 12000MW 的容量,只要3%的變動,就是360MW。
當然陽光變動不會那麼快,但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台灣最需要的發電量提升,由大自然和千千萬萬片的太陽能板,提供關鍵馳援,安安靜靜,一點聲響都沒有。
8:01 ,是當時台灣當時電網最接近極限的瞬間,儲能系統越過高峰,火力還沒追上,餘震中,電力系統也在與頻率的震盪拼搏。
這時的控制室,指令已經下了,調度員應該也只能看著全台灣的電力系統與負載奮戰,等待結果。
所有的電力措施撐過了 8:01,贏了,火力發電的騎兵隊到了,
這次跟當年瞬間大停電,不同。
8:10 ,回到正常頻率。
而人們才剛開始驚慌。
如果陳金龍處長還有力氣寫文章的話,這三分鐘,絕對是一篇直得好好挖掘細節的文章,不知道會不會有年輕人去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