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哲學不行~去愛智慧:
哲學的英文philosophy,其字根來自於希臘文的去愛智慧之意。

2.約伯:
是亞伯拉罕諸教的一位先知。在《約伯記》中他被描述為一個受祝福、正直的人,但是撒旦指控約伯是為了物質利益才事奉上帝。於是上帝一步一步撤去保護,容許撒旦奪去約伯的財富、子女和健康。約伯保持了忠誠,沒有詛咒上帝。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關於他為什麼受到如此懲罰進行了大段的爭辯,然後上帝回答約伯和他的朋友們。上帝對約伯後來的祝福超過以往,他又活了140年。

3.他的忠誠信仰建立在倚靠神而產生的敬懼之下:
《約伯記:四章》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嗎?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嗎?

4.三教先知:
指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都把約伯當成先知。

5.夏娃拒絕吞下果實~不需經歷理解善惡的思想痛苦:
禁果是在《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知善惡樹」的果子「不可吃」,否則他們便會失去永生的資格從而衰老死去。最後用肋骨做的人受魔鬼(蛇)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吃了禁果,又把禁果給亞當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
有一說是因分辨善惡是神的職責與能力,因此人類不能吃(

6.而無他者得以界定自身:
這裡化用上篇沙特的句子「他人即是地獄」的概念,其含義為沒有他者的存在,一個個體是無法界定出何謂自由,並不是要否定他人,相反是要強調他人對主體自由的不可或缺。

7.亞伯拉罕分裂成多少靈魂:
指亞伯拉罕諸教和其底下的教派太多了,每個教派都有對聖經的不同闡述;這裡是在暗諷哪天會不會真的出現了夏娃沒吃果實派的教議論(

8.對神的恐懼是智慧的開端:
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出自《詩篇》111:10

9.理解與苦難一體兩面:這裡指的是生命之樹卡巴拉中第三個容器Binah(理解);三象徵著一個平面,同時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點和線段都沒有形態,所以理解會被稱為形態(Form)之母,賦予所有事物的形體。Binah同樣還有另一個意思是苦難,是因為神聖之母以能量創造的世界,本身就是將神聖聯盟排除在外的。個人比較喜歡的說法則是因為當一個個體想要攀爬(昇華)至智慧之樹的更高層時,當進入Binah的領域時,Binah勢必會考驗一個個體的自我主體性(因為往上爬的時候到數字三的領域已經不屬於可感知的靈感及想法,而是純粹的靈性),甚至摧毀自我。

10.上帝已死:德國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上帝已死」並非是字面上解讀的尼采相信一開始實際存在一名上帝,而後來死了。相對地他想表達的是上帝已不再是生命意義的來源或是道德圭臬。尼采相信,人類沒有了上帝,依然可以找到正面的可能性。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為人類發展自己的創作能力開了第一道門戶。基督教的神常有隨意的命令和禁令,但衪已經無法左右人類,所以人可以放棄向超自然的力量尋求協助,而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新一套價值。承認「上帝已死」就像一塊空的大帆布那樣。這是成為新的,不一樣的,更創新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並不包括接受過去的包袱。
尼採用了茫茫大海作比喻。那些學會為自己創造新生的人代表了人類的新階段,就是超人——它指某些透過駕馭自己的虛無主義而成為傳奇英雄的人。


※雖然在驅魔企裡(時間設定為現代2022年)沒有參與也不會出現,不過往前翻前企(時間線為2025年)可發現胡德(Hod)有個對應角拜南(Binah),兩者取自生命之樹中第八容器的榮光與第三容器的理解,這個河道就是在講他們兩人的思想軌跡。其中胡德和拜南都是假名,而拜南的本名是約伯。
這篇雖然是在看起來是很一般的紀錄,但事實上是影射胡德對拜南的想法,是寫給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