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這部在中之大二時老師也推薦過,當時影響我很深,幾乎一有空就是一直反覆地看,尤其那時候現實發生不太好的事,算是救贖了中之吧,所以一開始看到的時候完全無法用李玟的角度來寫,想到的都是以前怎麼度過的記憶,能在企劃中再次看到這部片被推薦真的覺得好妙,有種再次遇見它,明明內容沒有改變,但或許它又想告訴我什麼的感覺。

覺得這部片真的很棒,適用於各年齡層、各時間段,即便都是看同一個角色,你也能以年下、同年、年上,甚至過來人,新鮮人的角度去看他闡述的事,得出的感想也會有所不同,這部片的優質,真的會讓數媒人期許、渴望自己也能製作出這樣的故事,太讚了應該被列為國寶或國民教育必讀媒合教材。

尤其請謝祖武來演Jeff真的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明明該是被年輕人討厭的「大人」,卻句句有理,針針見血,一下就找到年輕人糾結的病徵,既不會讓人感到「大人」的無知代溝、落伍封建,又能感受到歲月的累積與經驗是確實存在的。

「你猶豫了。」光是這句話前後帶入的節奏感,預設觀眾的情緒頓點都非常優秀,中之第一次看時,冷不防的,羞愧難當的按下暫停。

「對不起。」因為我真的猶豫了。

後來跟同學討論這段,說自己對著螢幕道歉,她說她也這麼做了,這頓點真的是,對不起啦QQ

還有第四集原本應該都會期待Ray跟Jeff怎麼辯論說服,結果那部分直接跳過,用倒敘法簡單解釋結果,一開始會覺得很奇怪,不就是要討論這件事才拍這個議題的嗎,怎麼帶過了,後來倒放回去看每集下的大標副標才猛然想起。

我也落入了邏輯的陷阱。

我也跟大部分的人,跟Jeff,跟大多的「大人」一樣,認為應該要拼個你死我活才能有意義,認為要有結果才能繼續,認為他,就該是我想像的樣子,這樣才對。

這麼想就釋懷了,這部片本來就不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誕生,覺得這樣編排真的很驚險也很新穎,但放在這個議題呈現,非常起承轉合,只是觀眾能不能感受到真的很難講。

諸如此類的細節與巧思都被適當的安排進劇情中,這部片需要細細品,反覆地品,就會有不同感受,而且整體氛圍色調真的好喜歡,當初老師也說這部的質感真的比當時所謂的網紅影片好太多(老師原話:不要再看ppap了!看點有營養的!)

深度高度都屌打好幾條街,但討論度卻沒有熱起來,不知道到底出什麼問題,可能真的是沒人投資的關係吧,這部片放在公視播也絕對沒問題的。畢竟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只要有更多人手,更寬裕的資金及設備,真的很好解決,連老闆都自己跳下來演了,真的是沒辦法,別再說他演技不好啦,他就是老闆兼調酒的咩XD

還有創作者的部分真的是哭爆,千言萬語說不出來只好任淚流,哭完了再繼續跟作品奮鬥,雖然不知道到底有誰會看,還是繼續在做,每次迷茫就一直循環主題曲,噢真的是感觸很多QQ

「創作者就該堅持。」真的是心知肚明卻做起來很艱辛的一件事,而且是所有創作者都共同擁有的甜蜜負擔,在「為土地唱歌」活動聽到魏德聖導演也是這麼說的,當時他在籌劃賽德克巴萊三部曲(現在已經確定了)也講到,他有時在想,為什麼他要折騰自己,把一部電影拍三次,想到晚上又覺得,可是我如果不做的話,要做甚麼?

他還說到藝文產業不光是台灣艱辛,任何經濟水平無法讓人民有錢有閒的,都有困難,因為人民必須有時間、有錢才有更高的意願去支持藝文作品,真是……唉。

好我好像說太多了,噢天哪中之感想怎麼那麼多,很抱歉這麼大段,但跟李玟沒關係(ㄍ

謝謝國數中出這份作業,重新看重新哭嗚嗚嗚,就如裡頭的每一杯調酒一樣,值得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