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雜談】【100%純雲】聽海湧雲心得
呃……嗯……對,這篇應該是比較幹話的一篇,光看那個100%純雲就知道這個人根本到現在完全都還沒看。
至於到底為什麼雲到覺得能講點什麼……--我也覺得很奇怪,到底為什麼FB演算法、各種外在資訊能把我激到特別發一篇,然後山積舊拖稿繼續拖--

聽海湧這部作品,報導者有做過介紹,我之前曾看到過
https://www.plurk.com/p/3g6lp0owwj
(已經忘了是誰轉噗或手動轉的了,按照我這邊的一些記錄我是8/20才看到這篇的)

「《聽海湧》想要傳達的就是:台灣的歷史就是這麼複雜,而我們祖輩經歷過的事情,更是充滿了複雜性,」導演孫介珩說。

我想,不只台灣的歷史如此複雜,這個故事戲裡戲外都充滿了複雜。不只台灣人的身分與立場在夾縫中相當微妙,這部片的存在亦是如此。

1.乾淨的戰爭
隨著戰爭的結束,台灣人一夕之間變成「視為中華民國人」(這個講法會有立場、史觀的差異,後述),又在之後迎來了一大群的中華民國人。如今面對這部片,我觀察到是有相當多不同的聲音的。(隨著時代變遷,台灣也有許多新移民,我相信他們若是看了這部片,或許也會有他們的聲音,只是我們語言不通、沒有接觸而無法看見、傾聽)
在FB上我看到過好幾次,有些人直接質疑這部片是要洗白日本人。甚至看到一直以來反執政黨的側翼粉專(我個人懷疑背後可能有中共操盤,不過我沒證據)做了個迷因圖在鬧(美國隊長鎖喉那張。說聽海湧跟黑悟空都是虛構的)(迷音的存續能力跟自主複製性在這種時候就會變得令人討厭了,簡直就像癌細胞一樣。雖然敵對陣營大概也會有一樣的想法),底下也是不少人在扯說這是親日宣傳。

但是戰爭的事情怎麼可能洗得白?我認為戰爭的事情只會越寫越黑,到最後所有人都變成黑的。即使戰爭當中存在著善良的小人物,為什麼這些人會令人感到高尚?不就是因為戰爭把這些人逼到活在地獄當中嗎?
戰後審判的盟軍雖然某種程度上被視為「正義之師」,但也改變不了戰爭當中,大家都背負著人命的事實。
另一個戰爭無可避免的黑暗面是,即使我們總是用國際法在批判攻擊平民的暴行,但是現實是戰爭當中,屠村是很難避免的。一方面像是世紀帝國之類的戰略遊戲中,破壞經濟區可以說是邁向勝利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是說,現代戰爭很難分清楚誰沒有「參與其中」。他可能看起來只是個平民,但是他在網軍公關公司上班操作風向嚴重影響戰爭局面,這種事情要怎麼算呢?
說洗白或虛構,既諷刺,又不尊重。
(現在想想,空戰奇兵7開戰初期的「作風乾淨」也是……充滿諷刺。)

2.身分的矛盾
前述,台灣人在這個夾縫中,充滿了身分的矛盾。報導者的報導也有提到這個部分。
台灣曾經是南島語族文明系統的天下,然而自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先是明代中後期的海商海盜集團活躍於東亞,往來於日本至東南亞之間,有時也會路過台灣
而後荷蘭人的殖民統治也引入漢人「外勞」。再之後,鄭氏東寧王朝將中國系的文化引入台灣(陳永華經營之下建立孔廟、漢學系統)
西部平原的平埔族漸漸的與漢人之間融合了,到了清國統治一段時間後,西部平原充滿了中國系文明的痕跡,且影響深厚。
後來日本人來統治,推行日本系統的教育,但民間交談與私塾漢學系統仍然保留了傳統的語言與文化。即使學了日語,很多時候還是會讓外來的東西漸漸融入台語,形成日語詞彙、台語發音的現象(例如寄付、口座)
這也是戰後「光復」,「喜迎祖國」的基礎,即民族認同(當然後來從喜迎變成災難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於此同時,屬於「台灣」的認同也漸漸地在這片土地上長出來。台灣人在抗日、議會請願等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台灣人」。幾代以前,我們的祖先來自不同地區,劃分漳泉、閩粵。然而我們有許多相近的文化,而與日本不同。我認為這是台灣意識的起點。
而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類似的現象改了個名字:省籍意識。

然而這樣的「自主」,與國家的外殼是相衝突的。日本治下的台灣,再怎麼試著融入,台灣人終究不同於日本人。同樣的,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披著中華民國外殼,有著實際上根本管不到蒙藏的「蒙藏委員會」
我們至今仍身處在這樣的身分矛盾當中。即使中華民國派再怎麼講說,我們現在就是中華民國體制,選中華民國總統,也改變不了這外殼不合時宜的問題,更無法改變多次修憲民主改革已讓這個國名體系成了拼裝車。
又,台獨派常主張的主權未定、法理台獨,也讓身分的矛盾,從自我認同與文化的層面,延伸到了法律的層面。

前述,戰後一夕之間變成「視為中華民國人」,這在國際法律法理上是這麼一回事的:
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二戰並未完全結束,而是在一個「停戰」且「戰勝國佔領接管戰敗國」的狀態。盟軍本來有意分割佔領日本,就像分割佔領德國那樣(這也是一個架空歷史題材:共產北日本與資本南日本的冷戰分裂狀態),後來則是成立GHQ
之後一直拖到1951年簽訂舊金山和約(《對日和平條約》),才正式完成二戰結束及後續處分……才怪。
由於進入冷戰狀態與國共內戰問題,這個對日和平條約當中,僅放棄台澎主權,而未敘明台澎主權之處置。「兩個中國」與蘇聯也未派代表參加、簽署
後續因為日本在冷戰時期屬於美系陣營,又單獨與中華民國簽了「中日和約」結束戰爭狀態。而台澎主權也在這個合約當中……並沒有搞定。
中國方的立場與主張認為,基於日本投降時承認波茨坦宣言,連帶讓開羅宣言主張的返還台澎有效……講是這樣講啦。
不過當時的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表示「基於這些領土原來就是我們的,以及現在被我們所控制,更加上日本已經在《中日和約》中放棄,因此,它們事實上還給我們。」
對,事實上。但是他也說條文未規定到這個,僅規定「放棄」主權。
而日方在這件事情上的立場則是主張,由於他們已經在舊金山和約放棄主權了,日方無任何權力進行主權移交。這也是主權未定論的法律基礎由來

而中日和約第十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應視為包含在台澎(及中華民國法律施行之處)的人民及後裔」。主要是,中華民國的國土在當時內戰狀態是可能變動的,所以才會用「法律施行之處」這種不明確寫的寫法。而應視為包含台澎這點,日本人在議會爭論時的說法是說,由於台澎主權不是日方能決定的,在冷戰一時半會也無法決定的情況下,製造出一整團的「無國籍人士」會對雙方造成很大的困擾
如今的台灣人,也必然仍活在這樣的法律矛盾之中,必須追問,「我是什麼人?」。

3.中華派亂源
大概是我會想寫這篇的最主要原因。前述,這部作品在網路上引發許多不同立場的議論,這當然也包含了「中華派」。
現在的中華派,親共華統到處都是,多到蔣公會氣到從棺材跳出來的程度,實在是令人感嘆時代變化。

引述一下報導者的內文:

編劇蔡雨氛想起當年在中山堂發想的那個「帥東西」──那是個有歷史、陰謀、衝突與大時代場景的「帥故事」。
於是,她開始尋找二戰資料,並從《終戰那一天》這本非虛構作品中,知道「台籍戰俘監視員」的存在,之後循線閱讀了文史作家李展平以戰俘營為主題的《前進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


文史作家李展平,如果我找到的資料拼湊沒問題的話,1952年生,雲林縣古坑鄉人(作為同鄉我實在覺得尷尬),政大畢業,曾任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篡。
他曾經控訴龍應台引用他的東西沒講(有沒有提告不知道,沒查到)

然後,最近這個聽海湧很熱門,有個前中時記者,現在也常投書中時的,叫做徐宗懋的出來說跟李展平合作,出版新增訂版的《二戰台籍戰犯調查報告》
徐宗懋在他的粉專發文說,李展平表示(是否真的是當事人講的不知道,無法證明,當事人沒有發文也沒有相關報導)他記得幾年前有年輕人去訪問說希望研究這方面的問題,而李展平毫不保留的將他出版的專書提供
「想不到這個人利用我擁有史料及辛苦完成報導文學,透過網路查詢等冷氣房作業,改編成公視連續劇《聽海湧》劇情推展媚俗,噴狗血。」……「完全拋棄當初提供完整版本的我,甚至於連提及我的原作及千里單騎的口述歷史。」(應該缺字,甚至於提及「都沒有」。)

說真的,單憑一家之言,這是真的很難證實創作團隊是否真的有訪問過這位當事人。也很難證明這個團隊有抄作業、侵犯著作權。況且,這個指控說「冷氣房作業」我覺得也太誇張。你們徐、李之言都說「在台灣,這塊領域在李先生之前沒有相關資料」了是要怎麼網路查資料?反正我自己查是真的很難找網路資料啦
另一方面,「在李先生之前沒有」,那之後呢?如果我開創一塊研究領域,後續有別人跟進研究,然後有人抄了第三手,甚至第四五六七八手資料的話,作為第一手資料建立者的我能指控剽竊嗎?
另外,歷史的事情要怎麼剽竊?如果我寫了一本書,裡面提到淵田隊長在珍珠港空襲的時候向旗艦赤城發送電報訊號「トラ・トラ・トラ」,我能控告所有演珍珠港空襲的電影嗎?

又,徐宗懋發文指責,編造的戲劇被當成真實歷史,造成錯誤認知扭曲歷史。他們徐李合作的增訂版增加許多文史圖文資料貢獻台灣社會……如果戲劇內有錯誤的問題,而你們是代表正確的一方的話,那顯示出戲裡戲外是不同的,又何來剽竊之說?
今天在蒐相關資料的時候看到一篇,這個帳號看起來像是中華民國派的https://www.plurk.com/p/3g6uofltyj
這篇稍微有劇透到說,這部劇有把活的人寫死,死的人寫活,是很刻意做出來的安排。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不同之處吧。阿所以剽竊呢?


上面中華民國派那篇所言

與其罵偏綠的公視投資拍這樣的片子,我還要反問如果沒有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國民黨還有多少人知道卓還來跟楊光笙的故事?答案是幾乎0,這才是國民黨自己最失敗跟該檢討的地方吧。

說真的,哪怕大家各派立場不同,我還是要說,國民黨真的很對不起中華民國的先人。

說起來也很諷刺,民眾黨的前記者最近也在鬧笑話。中時的這位前記者好像是鬧了很多年的笑話。記者的名聲都快被這些人敗光了,哭啊。
然後也很諷刺的是,這些人握有相對較多的話語權、人脈、文史資料,卻搞成這樣。那台灣要怎麼做3A遊戲跟各種文創大作?搞個影集都要被這樣吵了,今天如果想做個歷史遊戲加入這一段歷史的話不就也是很可能被意識形態綁票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