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雖然淘寶在台灣用人民幣帳戶付款的問題解決了,但若是沒去大陸,還是得將商品轉運來台灣。

有常用淘寶的就知道,用手機下單同一款商品有一定機率(看店家)會比電腦下單便宜(便宜1元到10元以上都有,看店家設定)
可是,用手機下單,就沒辦法連結到系統的轉運功能,於是,一切都會變得麻煩....(深受其害中....)

除了要主動和商家聯繫更改地址到轉運倉外,還得和轉運倉客服聯繫幫忙注意那個沒有轉運訊息的包裹(否則有可能會被轉運倉拒收)
並且若是想用轉運的費率而非一般的費率(初始價格為一公斤起算,然後價差約6元RMB),還是得再下單一個「從系統直接轉轉運」的到轉運倉(這樣轉運公司才有轉運訊息)
然後再人工作業將有轉運訊息的那個包裹(簡稱a包)和自己聯繫商家送去轉運倉的捆包在一起,最後才是付款a包的轉運費後一起送來.....
(但若是成立訂單時是使用「電腦下單」就沒此問題,一選台灣地址就會自動跳出轉運功能給你選擇。但如此卻很可能損失手機訂單的優惠哪)

麻煩哪........為什麼都沒有前人能先有這樣的經驗分享,而要讓我當第一個白老鼠呢?
(就好比是台灣身分的支付寶註冊快捷支付和實名認證是互斥這件事,也是一樣....總是和客服來來回回好久好多次才「自己」找到折衷方案出來.....Orz...)

為了支付寶這件事,也為了手機下單要自動跳轉運這件事....
淘寶的客服一開始都兩光兩光的說沒這問題.....
(以大陸人的角度來說當然都沒任何問題啊,但現在是你們要發展海外市場,也提供海外的人一些註冊和轉運的功能了,總該知道海外客戶應該沒辦法直接套用本地市場的規則吧?但似乎整個阿里巴巴都沒注意到這件事.....)

像是支付寶實名與快捷,「一開始一直和我說兩個可以一起的」,要我去銀行確認留在銀行的訊息對不對,甚至還說用「台胞證也沒問題」....
最後我銀行跑了兩次,訊息也都確認是正確的後
最後淘寶才「承認」,台灣客戶「可能」會發生問題,要我要開通快捷,就不要實名,一實名了就無法再添加任何銀行卡開通快捷.....
「承諾」我會反映給後端去做修正....但時程不知何時完成...

然後是手機下單台灣轉運這件事....一開始也和我說,「手機下單也是可以選轉運的,不會有問題」....
但我重新操作後百分百確認選擇台灣地址後在手機app上並不會有任何轉運的選項可以選,也截圖給了客服後....
最後淘寶才「承認」,手機下單「確實會有問題」,請我下次「改用電腦下單」......
也「承諾」我會反映給app開發人員,請他們修改,但時程不知何時完成....

這兩次的事件其實讓我覺得....
對岸對於「國際化」這件事情,考慮到的其實似乎都還不夠全面....
想做全球生意,卻還是以local的思維在作事,尤其是客服,更是一貫的大中華本位(不可能會有這個問題的)思考,覺得一定是客戶「操作問題」.....
因應全球客戶,做了A方案去配合海外身分的客戶,卻沒整體考量,結果導致A方案會和其他的措施產生衝突....
或是只針對單一操作平台去修正了配合海外客戶的措施,卻沒思考到另一平台也要一併修正....

想想,我在網路上進行海外消費的經驗其實也不少了....
其他在針對海外客戶的部份....
要不就是直接完全拒絕海外的會員註冊與消費(避免麻煩)
要不就是有開放的話,對於海外會員都有完整的配套措施....
不會發生我明明接你單了,卻會有付款,或是甚至運送的問題產生....

這種因應全球化客戶而作的的不同措施....
海外的廠商似乎考慮的都比較周全才會實施?
沒有做好全面的考量,是華人的通病嗎??...

總之,大概還有一段路要走....